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7:39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亚里士多德 幸福 至善 德性 中道


【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课题。每个人都把拥有幸福、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至善和幸福的问题是其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的第一卷就开始讨论至善和幸福的问题,在本书的末卷又回归到至善和幸福问题的探讨。在他的《政治学》中则进一步论述了城邦的善和幸福,以及实现至善和幸福的原则和条件。因此,至善和幸福的问题,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关于亚氏幸福思想的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逻辑起点。独特的城邦生活,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是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快乐主义幸福论和德性幸福论是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而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的动物是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主要介绍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内涵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思辨是最高的幸福。 第三章主要是关于幸福的实现的过程及其途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以灵魂的善为本质之规定;以外在的善为实现之手段;幸福的实现以贯彻中道为原则;幸福的实现以城邦幸福为前提。 第四章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主要是对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评析,认识其理论意义和局限性,从而得出其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以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指引我们对幸福方向的把握。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幸福 至善 德性 中道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9-11
  • 二、研究概况与文献综述11-13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5
  •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前提15-25
  •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5-18
  • 一、独特的城邦生活15-17
  • 二、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17-18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18-21
  • 一、快乐主义幸福论18-20
  • 二、德性幸福论20-21
  •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21-25
  • 一、人是理性的动物22-23
  • 二、人是政治的动物23-25
  •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内涵规定25-35
  • 第一节 幸福是至善25-28
  • 一、幸福的逻辑起点——善即目的25-26
  • 二、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26-28
  • 第二节 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28-31
  • 一、幸福必须合乎灵魂的德性28-29
  • 二、幸福是体现德性的现实活动29-31
  • 第三节 思辨是最高的幸福31-35
  • 一、思辨活动与理智德性紧密联系31-32
  • 二、思辨活动是幸福特性之体现32-35
  •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实现的途径35-47
  • 第一节 幸福实现的条件35-39
  • 一、幸福以灵魂的善为本质之规定35-36
  • 二、幸福以外在的善为实现之手段36-39
  • 第二节 幸福的实现以贯彻中道为原则39-42
  • 一、德性在于中道,为理性所规定40-41
  • 二、追求幸福,严守中道原则41-42
  • 第三节 幸福的实现以城邦幸福为前提42-47
  • 一、城邦与城邦公民目的的同一性:以幸福为其至善43-44
  • 二、公正是城邦及公民幸福的维系和保证44-47
  • 第四章 对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评析47-58
  •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理论意义47-51
  • 一、对康德的幸福观的启示47-49
  • 二、对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启示49-51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局限性51-54
  • 一、阶级局限性51-52
  • 二、幸福思想带有一定的“神性”色彩52-53
  • 三、幸福与道德不是同一的53-54
  •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启示54-58
  • 一、注重精神需求,倡导和谐幸福54-55
  • 二、坚持努力奋斗,体验真实幸福55-56
  • 三、追求公平正义,把握整体幸福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茹世青;;浅析亚里士多德幸福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杨颖;;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及其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温克勤;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3期

5 郑臣;;从伦理学到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探源[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6 王能昌,海默;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冯昊青;;至善:德性与幸福的合题——论康德伦理学中的德福观[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王成光;刘笔利;王立平;;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钟婧;;试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赵景阳;;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命题——伦理的目的、德性的养成、幸福的获得[J];唐都学刊;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577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77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