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对民主本质的再考察

发布时间:2017-08-01 12:17

  本文关键词: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对民主本质的再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实用主义 民主活力 民主能力 政治秩序


【摘要】:关于民主理论的研究,最常用的范式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然而,随着民主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两种民主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那么,如何克服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的弊端,重新认识民主,则是民主理论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民主的具体实践中,,易于出现两种极端的状况——多数暴政与寡头统治。人们在认识这两种情况时往往从民主外部寻找立足点,而并非把民主当成一个有机体从内部挖掘深层次的因素。因而,文章主张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采取解构的方法,来重新认识民主的本质,分析民主问题产生的实质性原因,并提出了实用主义民主的主张。 实用主义民主在对民主价值、民主过程、民主效果的认识上,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实用主义民主认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平衡性问题,而非优先性问题。为了实现民主的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建立民主自身的调试机制,并找到了调试的维度——民主的活力与民主的能力。通过对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二者关系的分析,文章找到了解决多数暴政与寡头统治两种极端情况的路径:一,对公民社会与民主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与重建。这种路径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即亨廷顿的制度化模式与新时期的治理模式。二,实现民主价值之间的平衡发展。这一路径不但要求对民主的价值要满足各自限度的恰当性要求,同时要求价值之间要进行必要的互补和协调。 民主的平衡发展,能够有效避免民主发展走向两个极端,实现公民社会与民主国家的良性互动,从而为政治秩序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实用主义 民主活力 民主能力 政治秩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8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一、 绪论8-13
  • (一)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8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8-10
  • (三) 论文的逻辑构思10-11
  • (四) 论文的创新点11-13
  • 二、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考察民主本质的维度13-17
  • (一)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相关理论术语的词源分析13-14
  • (二)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概念的厘定14-17
  • 1、 民主活力及其衡量标准—自由平等和政治参与15-16
  • 2、 民主能力及其衡量标准—政治秩序16-17
  • 三、 民主的两难困境: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的失衡17-24
  • (一)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的关系分析17-19
  • 1、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的区别与联系17-18
  • 2、 民主发展的歧路: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的两难18-19
  • (二)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二者关系失衡的表现19-20
  • 1、 民主活力过度发展的极端——多数暴政19-20
  • 2、 民主能力过度发展的极端——寡头统治20
  • (三) 民主两难困境的原因分析20-24
  • 1、 民主两难困境的根源:公民社会与民主国家的矛盾21-22
  • 2、 自由、平等与理性:民主价值的内在张力22-24
  • 四、 调适与平衡:走出民主两难困境的路径分析24-32
  • (一) 解决民主两难问题的基本要求:调适与平衡24-26
  • 1、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的限度:建立民主的调适机制24-25
  • 2、 民主活力与民主能力的双重考量:由“优先性”到“平衡”25-26
  • (二) 公民社会与民主国家:关系的调整与重建26-28
  • 1、 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亨廷顿建构政治秩序的模式分析26-27
  • 2、 民主的功效:新托克维尔主义对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回应27-28
  • (三) 自由、平等与理性:民主价值的限度与互补28-32
  • 1、 自由、平等与理性:满足民主价值限度的恰当性要求28-30
  • 2、 自由、平等与理性:实现民主价值之间的互补与协调30-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5-36
  • 致谢36-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7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赵世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竞争法制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4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04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