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20:02
本文关键词: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
【摘要】: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康德与马克思在政治哲学关系方面的研究存在着薄弱环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康德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系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直接相关。可以认为,对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缺失,既阻碍了学界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全面把握,以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全面认识,也影响了学界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此外,对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康德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比较研究,也为人们从在当今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的“政治哲学困境”中摆脱出来,提供有益启示。全文正文分由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基于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困境”的考察,阐明对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康德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即:要超越政治和道德悖反,就必须打破就政治和道德关系而研究政治和道德关系的“封闭方式”,把这种关系置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考察。第二部分:通过对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立论基础的比较,认为,康德政治哲学立论基础是先验的道德哲学;而马克思在批判康德政治哲学纯粹思辨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转换了其中所蕴含的“实践”本体论意义的成果,将政治和道德关系置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第三部分:通过对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政治和道德关系认识方面的逻辑思路比较,指出,康德政治哲学把政治和道德关系“形式化”,而马克思在批判康德政治哲学这种错误的过程中,实现了“问题域”的转换,即紧紧扣住了道德与资本主义现实的关系,从而找到了政治和道德困境的现实根源。第四部分:通过对康德和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政治与道德关系认识方面的价值诉求比较,认为,康德的政治哲学是借助神秘的道德“目的论”为永久和平的实现作保障的,而马克思基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批判了康德政治哲学的乌托邦倾向,把对政治和道德悖反问题的解决视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第五部分:阐释了康德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比较对超越当代“政治哲学困境”的意义,即正确认识与处理政治和道德关系,必须基于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必须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
【关键词】:政治 道德 康德 马克思 政治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一) 选题缘起10
- (二) 研究现状10-13
- 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三) 重难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13-15
- 1. 本文研究重点14
- 2. 本文研究难点14
- 3. 本文的创新点14
- 4. 本文的方法14-15
- 一、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当代政治哲学困境及其出路15-24
- (一) 当代政治哲学的困境:政治和道德的悖反15-21
- 1. 何谓政治和道德的悖反15-17
- 2. 政治和道德悖反的产生过程17-18
- 3. 当代政治哲学解决不了政治和道德的悖反18-21
- (二) 超越“困境”的出路:对康德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系的研究不能“缺席”21-24
- 二、两种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比较:政治是否存在道德根基?24-36
- (一) 康德对政治和道德关系的颠覆24-29
- 1. 康德从政治和道德关系角度对政治哲学发展过程的反思24-26
- 2. 康德为政治和道德关系奠定的先验性根基26-29
- (二) 马克思对政治和道德关系的再颠覆29-33
- 1. 从政治和道德关系角度对传统形而上学政治哲学的批判29-31
- 2. 确立政治和道德关系的新根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31-33
- (三) 马克思在“立论基础”方面对康德的批判与超越33-36
- 1. 对康德政治哲学纯粹思辨性的批判33-34
- 2. 对康德夸大道德主观性观点的批判34-36
- 三、两种政治哲学在政治和道德关系认识方面的逻辑思路比较36-48
- (一) 康德关于政治和道德关系认识的双重逻辑:上升与下降36-41
- 1. 上升:政治的先验道德化37-39
- 2. 下降:道德的经验政治化39-41
- (二) 马克思关于政治和道德关系认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41-46
- 1. “问题域”的转换: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41-43
- 2. 政治和道德关系的根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43-46
- (三) 马克思在“逻辑思路”方面对康德的批判与超越46-48
- 1. 对康德把道德形式化倾向的批判46-47
- 2. 对康德割裂道德与现实关系观点的批判47-48
- 四、两种政治哲学在政治和道德关系认识方面的价值诉求比较48-63
- (一) 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永久和平:共和国家的自由联盟48-54
- 1. 康德政治哲学的价值诉求:永久和平48-50
- 2. 康德永久和平中的政治和道德的二律背反50-52
- 3. 政治和道德的冲突在历史中的张力52-54
- (二) 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终极关怀:自由人的联合体54-60
- 1.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诉求:共产主义54-56
- 2. 政治和道德的冲突在世界历史中的张力:“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56-58
- 3. 政治和道德冲突的消解路径:无产阶级革命58-60
- (三) 马克思在“价值诉求”方面对康德的批判与超越60-63
- 1. 对康德道德“目的论”的批判60-61
- 2. 对康德解决政治和道德矛盾的乌托邦倾向的批判61-63
- 五、康德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比较对超越当代政治哲学困境的启示63-69
- (一) 基于社会实践来认识与处理政治和道德的关系63-65
- (二) 立足于社会现实来认识与处理政治和道德的关系65-66
- (三) 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与处理政治和道德的关系66-69
- 结语69-70
- 主要参考文献70-7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南n\;;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何以可能?[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2 李育书;;政治与道德的分与合——论康德政治哲学中政治与道德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15年01期
3 阎孟伟;;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的思想嬗变[J];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02期
4 余京华;;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是否消解了道德批判?[J];伦理学研究;2014年01期
5 王仕国;;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J];伦理学研究;2014年01期
6 白刚;;西方政治哲学的危机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兴起[J];学习与实践;2012年06期
7 叶险明;;“世界历史性个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2期
8 姚大志;;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谢惠媛;;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道德两难[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10 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647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470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