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

发布时间:2017-08-11 19:24

  本文关键词: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选举民主 过程民主 民主的空洞化 民主的回归


【摘要】:民主概念是多元的,而在形形色色的民主概念中,基于现实主义的选举民主成为现代西方民主的主流模式。由于西方国家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全球民主化变异为选举民主普世化。选举民主以选举界定民主,民主隐而不显,走上前台的是选举,这使现代西方民主饱受质疑。选举民主为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提供了一个简单、清晰而明确的民主概念,但它的扩展却在新兴民主化国家中引致一系列困境或灾难。 在全球层面来看,民主启蒙阶段已经结束或行将结束,因而现今的民主研究更多地着重于具体制度构造和经验总结,但是,极端化约的选举民主概念几乎垄断着民主和民主化研究,这种局面既不利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又极易对后发民主化国家构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对民主演变和发展进行基础理论研究,重申民主的本来面貌,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的一次尝试。 基于对民主的历史考察和对选举民主多层次困境的揭示,本文提出过程民主概念,希望以此终止民主的空洞化演变。过程民主以复兴民主的古典含义为契机,重新思考民主概念和方兴未艾的民主化的可行路径。在制度模式上,过程民主并非选举民主的一种替代模式,而在思维方式上,过程民主则是对民主的一种新的理解。 就研究线索而言,一条显而易见的基本线索无疑是民主的历史演变进程。从古希腊时代民主产生到现代西方民主实践,民主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古雅典民主、代议制自由民主和选举式民主。历史进程与逻辑序列是两回事,而在民主问题上,历史与逻辑之间却具有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契合点即民主的空洞化。在民主的历史演变中,贯穿始终的逻辑是民主价值内涵和目的性的丧失,民主最终成为选举民主所理解的一种工具或手段。相较于民主演变中的历史线索,空洞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逻辑线索。 就研究框架而言,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本文主体内容统合在一起。这四个核心概念分别是过程民主、选举民主、民主的空洞化和民主的回归。过程民主概念基于微观的个人视角而提出,它包含四个维度,即直接化、参与化、实质化和价值化。这四个维度贯穿全文,为分析民主及其演变提供了最基本的思路,并构筑了全文的框架:①古雅典民主此四个维度上与过程民主相契合;②民主演变的空洞化是对这四个维度的反向契合,即间接化、精英化、程序化和工具化;③民主的空洞化演绎到极致便是选举民主,它与过程民主的基本区别便在此四个维度;④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趋势,民主在此四个维度上向古典民主回归。 就篇章结构而言,正文内容共有五章,行文基本遵循民主演变的历史和逻辑顺序。第一章考察了当今民主概念和度量模式的多元化,多元化引发了民主话语权之争,主流的民主概念和度量模式实际上是西方霸权的体现,在此民主理解方式之外,我们主张从微观的个人视角重新审视民主。第二章回顾了古雅典民主,将其在微观的个人视角上视为过程民主的一次模范实践。第三章梳理了古雅典之后民主的历史演变,从代议制民主的新范式到选举民主试图终结民主的野心,贯穿其中的是民主演变的空洞化特征。第四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选举民主的困境,包括选举民主功能的局限性、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选举民主缺陷以及选举民主普世化的困境。 第五章总结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回归趋势,这种回归源自对选举民主困境和不足的反思和弥补,是对它的超越。民主的回归发生于现当代的时代背景之下,绝不是复古,毋宁是一种螺旋式前进,因而有必要对过程民主概念进行再阐释。价值多元论和过程哲学对此再阐释启发良多,也有助于深度比较选举民主和过程民主这两种民主理解方式。在文章结语部分,基于对现代西方民主“非行动主义”特征的批判,我们呼吁基于公民和个人的积极行动的过程民主,使民主成为一种自主而有尊严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选举民主 过程民主 民主的空洞化 民主的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导论14-56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14-23
  • 一、选题缘起14-19
  • 二、研究意义19-23
  • 第二节 研究现状23-46
  • 一、当代西方民主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趋势23-32
  • 二、选举民主32-46
  •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思路46-52
  • 一、基本概念46-51
  • 二、研究思路51-5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52-56
  • 一、研究方法52-54
  • 二、创新与不足54-56
  • 第一章 民主概念多元化及其争论56-87
  • 第一节 民主话语权:意识形态之争的新战场56-67
  • 一、意识形态的终结与民主的多元化56-60
  • 二、从贬义到中性的意识形态60-64
  • 三、民主话语权的争夺64-67
  • 第二节 民主与否:如何辨识67-80
  • 一、单一参数的民主度量模式:选举民主68-72
  • 二、综合参数的民主度量模式:自由民主72-78
  • 三、反思西方中心主义78-80
  • 第三节 民主的本质80-87
  • 一、界定民主的视角80-82
  • 二、微观视角下的民主概念82-87
  • 第二章 过程视角的古雅典民主87-138
  • 第一节 古雅典民主的制度设计及其价值理念87-107
  • 一、古雅典民主的制度设计87-89
  • 二、古雅典民主的价值理念89-107
  • 第二节 质疑与反驳:相关问题的阐释107-125
  • 一、古雅典公民身份的排他性108-116
  • 二、古雅典民主与多数的暴政116-121
  • 三、古雅典民主的简单性与复杂性121-125
  • 第三节 过程民主及其与古雅典民主的契合125-138
  • 一、基于微观视角的过程民主126-132
  • 二、古雅典民主的过程取向132-138
  • 第三章 民主的空洞化演变138-204
  • 第一节 代议制民主:民主的现代范式138-169
  • 一、代议制民主的起源139-150
  • 二、代议制与民主150-159
  • 三、自由民主的悖论:普遍平等学说及其实践159-169
  • 第二节 选举式民主:代议制逻辑的终结169-194
  • 一、大众与精英关系的重塑:民主的选举化170-187
  • 二、民主终结论及其质疑187-194
  • 第三节 民主演变中的空洞化特征194-204
  • 一、空洞化的概念及其分析维度194-199
  • 二、民主之空洞化的四维度演进199-204
  • 第四章 民主选举化的困境204-272
  • 第一节 选举民主:功能及其局限性204-223
  • 一、合法性功能及其限度205-216
  • 二、辨识民主的悖谬216-219
  • 三、其他功能如何可能?219-223
  • 第二节 选举民主:理性选择理论的考察223-253
  • 一、新政治经济学与理性选择理论224-227
  • 二、投票悖论:集体决策的逻辑困境227-236
  • 三、交易政治:选举民主的潜规则236-241
  • 四、不确定性:理性行为的障碍241-253
  • 第三节 选举民主:普世化的困境253-272
  • 一、选举民主在非西方世界中的不适253-257
  • 二、选举民主普世化的逻辑悖谬257-263
  • 三、选举民主普世化的现实困境263-272
  • 第五章 民主的回归272-328
  • 第一节 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过程转向272-301
  • 一、走向多元化的民主理论273-289
  • 二、过程视角下的当代西方民主理论289-301
  • 第二节 过程民主再阐释:实践原则301-311
  • 一、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303-304
  • 二、价值多元论的启示304-308
  • 三、非模式化的民主308-309
  • 四、非模式化的民主化309-311
  • 第三节 过程民主与选举民主的比较311-328
  • 一、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312-315
  • 二、化约主义与有机主义315-320
  • 三、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320-324
  • 四、民主的条件324-328
  • 结语 行动主义的过程民主328-346
  • 一、非行动主义的自由329-335
  • 二、资格悖论及其消解335-342
  • 三、基于行动的过程民主342-346
  • 参考文献346-365
  • 致谢365-366
  • 个人简历366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3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飞;20世纪西方民主的转型及其启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吕秋芳,邢永富;古希腊公民教育评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李奎;;浅析选举民主[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吴雨欣;曹玉香;;选举民主有限性剖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林宏宇;民主的尴尬:从选举团制度看美国选举政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刘靖华;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评亨廷顿的新著《文明与世界政治的重建》[J];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Z2期

7 王洪一;解析非洲“政变年”[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8 杰弗里·希尔墨;毛兴贵;;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现状(上)[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3期

9 杰弗里·希尔墨;毛兴贵;;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现状(下)[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4期

10 傅耀,颜鹏飞;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最新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雨欣;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7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57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