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3:29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胡锦涛 人才思想 人才强国 人才工作


【摘要】: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汲取时代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人才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为我们正确处理人才工作中各式各样的关系、矛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具体方法,对增强全面人才意识、提高全党和全国的人才认识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人才队伍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个社会如何界定人才、倡导什么样的人才观,不仅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社会导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胡锦涛人才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胡锦涛人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入手,重点比较概括了胡锦涛人才思想内容的三大方面,即关于人才新的界定标准问题、关于人才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如何对待人才问题,具体回答了我们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育才、聚才、用才”等关键问题,阐明了胡锦涛人才思想是科学、发展的人才思想。它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我国人力资源和人才管理理论,将我国人才资源的开发、投资、培养、配置与管理集合成了一个严谨的理论系统,而且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人才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会严重影响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此,文章最后试图将这一科学的理论与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提出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路,旨在引起更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
【关键词】:胡锦涛 人才思想 人才强国 人才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6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人才的内涵及胡锦涛人才思想的研究意义11-17
  • 1.1 人才的内涵11-13
  • 1.1.1 人才学中的“人才”11-12
  • 1.1.2 人才工作中的“人才”12
  • 1.1.3 科学人才观中的“人才”12-13
  • 1.2 胡锦涛人才思想的研究意义13-17
  • 1.2.1 胡锦涛人才思想的理论意义13-14
  • 1.2.2 胡锦涛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14-17
  • 第2章 胡锦涛人才思想的形成条件17-23
  • 2.1 胡锦涛人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7-20
  • 2.1.1 必然选择:加快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步伐17-18
  • 2.1.2 客观要求: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挑战18-19
  • 2.1.3 现实需要:创新型国家、小康社会的建设19-20
  • 2.2 胡锦涛人才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0-23
  • 2.2.1 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够高20
  • 2.2.2 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20-21
  • 2.2.3 创新型人才开发亟待加强21-22
  • 2.2.4 人才流失问题面临严峻挑战22-23
  • 第3章 胡锦涛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23-32
  • 3.1 关于新的人才标准的界定23-24
  • 3.2 关于人才地位和作用24-25
  • 3.2.1 确立人才强国战略24-25
  • 3.2.2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25
  • 3.3 关于如何对待人才的思想25-32
  • 3.3.1 继承“任人唯贤”路线,破除“四唯”25-26
  • 3.3.2 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26-27
  • 3.3.3 强调“四个尊重”27-29
  • 3.3.4 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29
  • 3.3.5 提出“党管人才,人尽其才”的原则29-32
  • 第4章 胡锦涛人才思想对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启示32-42
  • 4.1 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环节32-36
  • 4.1.1 人才培养突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32-34
  • 4.1.2 人才吸引要广辟人才渠道34-35
  • 4.1.3 用人环节要创新用人机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35-36
  • 4.2 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36-39
  • 4.2.1 加快建立人才激励机制37
  • 4.2.2 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37-38
  • 4.2.3 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38-39
  • 4.3 整体开发人才资源,重点打造三支人才队伍39-42
  • 4.3.1 打造党政人才队伍,巩固执政基础39-40
  • 4.3.2 打造企业家队伍,,增强国家经济竞争40
  • 4.3.3 打造专业技术队伍,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华;邓小平人才强国思想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2 赵建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钟建明;浅析党的人才思想[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爱英;邓小平人才思想对我们的重要启迪[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张学军 ,赵清华;“人才本土化”在中国[J];时代潮;1996年10期

6 陈春莲;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人才思想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学军 ,赵清华;“人才本土化”走向何方[J];人才开发;1996年08期

8 张立荣;;魏源人才思想简论[J];中国人才;1986年04期

9 覃明;学习邓小平的人才思想 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吕莹;试论江泽民人才思想中的制度化追求[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璇;史来平;;西部大开发亟须贯彻邓小平关于人才思想[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顾艳霞;李景平;;简述毛泽东人才思想[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万机;;丁宝桢人才思想初探[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谢祥贵;;略论丁宝桢人才思想[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程有为;;南北朝人才思想略谈[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林祖泉;;略论蔡襄的人才思想[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莫善宁;;试论邓小平的人才思想[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杨宏伟;;沈葆桢人才思想浅析[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扬桂;;论魏源的人才思想[A];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桑百川;孙倩;;外商投资的外部性影响与我国利用外资的选择[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敏;人才本土化:消弭鸿沟[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人才,拿什么吸引你?[N];南方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维维;空客天津公司加速人才本土化[N];滨海时报;2011年

4 宋晓华;观察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趋势[N];新华日报;2003年

5 谷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阳健;台企人才本土化更有益“身心”[N];东莞日报;2009年

6 王建强 王晓军;人才优先发展是破解人才制约的关键[N];河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珍;李雄:东芝人才本土化的注脚[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方家平;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频出新招[N];中国审计报;2001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郝丽萍 王纯丹;国际酒店人才本土化势在必行[N];深圳商报;2003年

10 方家平;人才本土化的招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廖勇凯;跨国企业在沪子公司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黎池;论魏源人才伦理思想[D];中南大学;2007年

6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

本文编号:678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78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