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我国民族互嵌格局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建构

发布时间:2017-08-15 15:00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民族互嵌格局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互嵌 社会融合 异域认同 他者认同 民族事务治理


【摘要】:我国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流变中,经过自在成长和理性自觉的双重建构,初步形成了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分布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活力的充分释放,我国各个民族进入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时期,民族互嵌格局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时代气象。然而,在我国各个民族大迁徙大流动的过程中,数目庞大的民族流动人员面临生存空间的位移和文化图式的切换,难以避免地产生传统社会网络的断裂、生存边缘的忧惧和社会心理的疏离等诸多问题。当代民族互嵌格局的纵深发展,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调适民族事务的治理逻辑,应该不断推动民族流动人员的社会经济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合,培养他们养成理性而稳定的异域认同与他者认同。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民族互嵌 社会融合 异域认同 他者认同 民族事务治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14CZZ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研究”阶段性成果(13YJC810023) 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族际政治整合功能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M561139)
【分类号】:D032;D633
【正文快照】: 民族互嵌是我国各个民族在长期渊源共生的历史流变中,经过不断地交相互动和多向度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嵌入、交错杂居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为了推动民族互嵌格局的纵深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型构,本文将回溯民族互嵌格局的演进历史,分析民族互嵌格局发展中的挑战,探讨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年03期

2 丹珠昂奔;;多彩的画卷 壮美的交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10年[J];求是;2012年21期

3 李克建;;中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演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9期

4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J];西域研究;2002年04期

5 鲁刚;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迁徙及其历史作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马戎;;中国人口跨地域流动及其对族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6期

7 郑信哲,周竞红;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朱碧波;;国族建构:中国如何实现对苏联的“否定性超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炳林;;高句丽的民族构成述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2 赖晓飞;邹滨;;农民工城市融入最新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3 董章琳;张鹏;;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1032名农民工的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王慧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陈成文;廖文;;回顾与展望:制度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进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吴祁;陈正锋;;农民工的主动与被动社会参与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刘建娥;;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8 梁涛;;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的研究——基于城市融入的视角[J];城市观察;2011年02期

9 田红星;;职业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社会融合对策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3期

10 郭秀云;;风险社会理论与城市公共安全——基于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视角的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之研究——来自上海公办初中学校的经验证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吴新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萌萌;;“打工子弟城市学习与探索”项目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4 黎智辉;;基于社会融合视角的城市正式移民“半城市化”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沈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与社会排斥问题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6 尚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困境研究——以“温江村”砍手党事件为例[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7 汪徽;王承慧;;南京大型保障性住区南湾营社会实效评价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8 田明;;地方化因素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兼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城市差异[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9 屈耀伦;;论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防控体系的构建[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10 滕汉洋;;运河环境、寄户身份与白居易符离修业生活考论[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吴勇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松涛;试论基层政府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左鹏;青岛市“朝鲜族社区”建设的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军;不同居住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林赛;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转移行为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次富;少数民族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洪霖;过云的家,现在的家,未来的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晶晶;基于政府责任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若·梅德韦杰夫;并非军备竞赛毁灭了苏联[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01期

3 安介生;中国古史的“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5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6 郭星华,储卉娟;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7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何道峰,萧延中;异地就业:扶贫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国西南劳务输出扶贫项目的个案分析[J];开放时代;1997年03期

9 任远,戴星翼;外来人口长期居留倾向的Logit模型分析[J];南方人口;2003年04期

10 朱力;准市民的身份定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星显;;自由主义的历史流变及其发展趋向[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678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678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