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关系平等主义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1:36

  本文关键词:关系平等主义的哲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平等 等级关系 分配平等主义 运气平等主义 关系平等主义


【摘要】:一提起平等,很多人就想到了分配领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的一些平等主义学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设计最好的分配理论上。他们关注和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什么对人最重要从而一般而言应在所有人中平等分配(equality of what)和什么因素能使对这种东西(equalisandum)的不平等分配合理化。对于第一个问题,这些学者提出了极其不同的答案,包括福利、福利机会、资源、能力、优势等等;对于第二个问题,这些学者一般都认为个人可以负责的因素能使不平等分配合理化,他们将个人的自愿选择包括努力程度、了解所有信息后的冒险行为等看做是其可以负责的因素。这样如果一个人选择工作更长时间,或者选择投资而不是消费并且幸运地取得了成功,他或她就应该比选择不这样做的人得到的多,这种分配不平等就是正当的。由于这些学者采用专注于分配领域的理论进路,可以称他们为分配平等主义者,他们的理论也就是分配平等主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还存在另一些平等主义学者,他们反对上述的理论进路,提出了新的平等主张——关系平等主义。该派理论认为平等主义的焦点不是在所有人中实现怎样的分配状态或分配结果,而是在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建构怎样的社会关系,后者相对于前者有更为重要的道德意义。因此应该把平等价值理解为人人地位平等或关系平等的社会理想,而不是利益的分配模式。两相比较,关系平等主义更具理论优势。理由在于,社会的关系结构决定了社会的分配状态,它们是本与末、源和流的关系,只是强调分配的重要性没有抓住平等问题的实质。平等理论也就是反对不平等的理论,分配平等主义反对的是不平等或更准确地说不公平的利益分配。而关系平等主义把反对各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把人区分为三六九等的等级关系看做自己的首要目的。这里分配平等主义的理论缺陷也能凸显出来:不触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结构,仅仅要求改变利益的不平等或不公平分配是一种隔靴搔痒式的策略,因为经过一段时间后面的不平等会被前面的不平等再生产出来;并且即使历时性地维持了人人的分配平等或公平,某些等级关系所造成的一些群体对另一些群体的压迫可能仍会存在,此时一些社会成员可能仍没有获得“自尊的社会基础”(罗尔斯语)。所以人类社会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如剥削、边缘化、社会歧视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分配问题,而应该在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上寻找原因。关系平等主义不仅抓住了平等问题的实质,也与历史和现实中平等主义社会运动的基本精神相符。这些社会运动反对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等级关系,包括奴隶制、农奴制、劳役偿债、封建主义、君主制、寡头制、种姓和阶级不平等、种族主义、父权制、殖民主义和基于性取向、残疾以及身体特征的侮辱等(安德森语)。另外,关系平等主义也契合于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剥削的论述,马克思一直反对工人阶级要求所谓“公平的分配”,反对在工资平等上大做文章。他认为在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公平的报酬就像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是根本不能实现的,问题的关键是“消灭雇佣劳动制度”,亦即铲除资本主义不平等的阶级关系。关系平等主义将平等理论的焦点拉回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它完全放弃了对分配问题的关注。对于这个问题,它不像分配平等主义那样就分配言分配,而是将这个问题放置在人人关系平等的社会理想中来研究,由此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与这个理想并不冲突的一定限度内的分配不平等是可以容许的,而能够引起贬损人的地位差异等负面社会效应的严重的分配不平等是必须反对的。作为关系平等主义奠基之作的几篇著名论文都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左右,可以把这一时期看做该理论的诞生期,迄今它在国外发展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虽然这段时间相关研究文献不断出现,但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关系平等主义理论观点的著述还没有。就国内学界而言,时下研究国外平等思想的学者多注意于分配(运气)平等主义,关注关系平等主义的学术文献几乎没有。本文在广泛借鉴国外关于关系平等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其与分配平等主义的理论分歧,以此冀能充分展现前者的理论特色。本文是系统地阐述关系平等主义基本立场的一次初步尝试,同时也是该理论在国内的一次较为完整的引介。既然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文对相关平等问题也做了自己的发挥,以求将西方学界影响较大但又有些松散的平等观点整合得更为平畅。以下为全文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思考了“什么是平等”和“为什么要平等”这样的基本问题,并以这种思考为根据从金里卡所谓“平等主义的共识”中剔除了三种非平等主义,其后概述了分配平等主义与关系平等主义两种理论的基本立场。第二章以关于平等“通货”的争论为契入点详细介绍了分配平等主义,重点揭示了其理论逻辑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它通不过任何平等理论都需要通过的最根本测试——对所有公民表达平等尊敬和关怀(安德森语)。第三章揭示了分配平等主义的根本缺陷,即错置了平等主义的焦点,过分关注了人的利益分配所得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本章也表明平等主义反对的不平等主要指各种各样的等级关系,这也是关系平等主义的根本主张。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关系平等主义对平等一词的理解和支撑其立场的契约论正义观,后者显示了该理论对分配平等主义偏离罗尔斯理论的反拨,本章亦介绍了该理论对社会中必要的关系不平等的包容策略。第五章针对批判平等主义助长不负责任行为的观点,先是分析了分配平等主义的应对策略并表明其在尝试吸纳保守主义的优点的同时,也引入了它的缺点,后又探索了更为合理的关系平等主义的应对策略(责任因素是构建平等社会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并结合它的分配要求凸显了该理论的此种立场。第六章通过揭示关系平等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近性阐明了前者的理论价值,并结合现实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的社会关系状况和走向关系平等的理想社会之路。
【关键词】:平等 等级关系 分配平等主义 运气平等主义 关系平等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引言13-26
  • 一、分配平等主义之批判14-18
  • 二、关系平等主义之建构18-21
  • 三、解决分配问题之思考21-26
  • 第一章 两种平等主义26-45
  • 一、平等基本问题26-31
  • (一)什么是平等?26-29
  • (二)为什么要平等?29-31
  • 二、“平等主义共识”之中的非平等主义31-36
  • (一)人道主义与平等31-32
  • (二)功利主义与平等32-34
  • (三)自由意志主义与平等34-36
  • 三、分配平等主义36-40
  • (一)平等的分配是正义的36-37
  • (二)结果平等批判与分配平等的一般模式37-40
  • 四、关系平等主义40-45
  • (一)平等是一种社会关系理想40-43
  • (二)反对等级关系:关系平等主义的根本诉求43-45
  • 第二章 分配平等主义及其理论逻辑问题45-60
  • 一、“平等主义正义的通货”之争45-50
  • (一)福利平等和福利机会平等45-47
  • (二)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47-49
  • (三)基本能力平等和优势获取平等49-50
  • 二、分配平等主义不恰当的补偿要求50-55
  • (一)消除非选择的不平等50-52
  • (二)政府行为的不合理扩张52-53
  • (三)补偿背后人的价值的等级关系53-55
  • 三、分配平等主义对个人责任的片面强调55-60
  • (一)起点平等、责任原则与自由市场55-56
  • (二)分配平等的严苛性及家长制要求56-57
  • (三)“利己主义者的平等主义”57-60
  • 第三章 不平等与等级关系60-81
  • 一、分配平等主义的根本缺陷60-69
  • (一)平等主义的焦点:分配状态还是关系结构60-66
  • (二)分配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地位66-69
  • 二、历史与现实:反对不平等也就是反对等级关系69-72
  • 三、等级关系及其危害72-81
  • (一)等级关系的基本类型72-74
  • (二)等级关系的社会表现74-78
  • (三)等级关系的负面影响78-81
  • 第四章 关系平等主义的要义81-100
  • 一、关系平等主义中“平等”的含义81-87
  • (一)平等具有内在价值81-83
  • (二)平等的复杂多义性83-85
  • (三)平等是一种实践理想85-87
  • 二、关系平等主义的契约论立场87-94
  • (一)关系平等主义的契约论正义观87-90
  • (二)关系平等主义与回到罗尔斯90-94
  • 三、必要的关系不平等及其包容策略94-100
  • (一)必要的关系不平等94-96
  • (二)民主对必要的权力不平等的包容96-98
  • (三)复合平等对必要的尊敬不平等的包容98-100
  • 第五章 关系平等主义与个人责任100-116
  • 一、反思分配平等主义选择——环境的二元划分100-105
  • (一)选择——环境二分的辩护问题100-103
  • (二)选择——环境二分涉及的形而上学问题103-104
  • (三)选择——环境二分与说教主义104-105
  • 二、责任因素在关系平等主义中的地位105-109
  • 三、关系平等主义的分配要求109-116
  • (一)社会产品分配的平等设定109-112
  • (二)容许适当的分配不平等112-114
  • (三)反对严重的分配不平等114-116
  • 第六章 关系平等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16-127
  • 一、关系平等主义与社会主义116-119
  •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状况119-122
  • 三、走向关系平等之路的探寻122-127
  • 参考文献127-133
  • 后记1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之维论析[J];伦理学研究;2015年02期

2 姚大志;;不平等主义——关于不平等的论证及其问题[J];江海学刊;2015年02期

3 姚大志;;论反平等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3期

4 段忠桥;;平等主义者的追求应是消除非自愿的劣势——G.A.科恩的“优势获取平等”主张及其对德沃金的批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马俊峰;;自由与平等: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及其解决[J];哲学动态;2012年02期

6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7 姚大志;;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8 托马斯·斯坎伦;陈真;;平等何时变得重要?[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9 阿马蒂亚·森,闲云;什么样的平等?[J];世界哲学;2002年02期

10 王海明;平等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年

2 包心鉴;;平等的核心价值意蕴[N];光明日报;2013年

3 王伟丽;;达尔论美国政治平等的障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芳;平等的证明与反驳[D];吉林大学;2014年

2 谢宝贵;平等主义视野下的分配正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方广宇;柯亨(G.A.Cohen)平等主义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9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49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