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及当代意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及当代意义研究
【摘要】:毛泽东从中外民主思想、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思想中汲取了积极的因素,并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主观。毛泽东民主观是一种新型的民主观,它既是社会主义生命和本质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力,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它的实质与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古希腊时期是最早提出“民主”思想的,但那时民主的实质就是奴隶主的民主思想。在中国古代,虽然也有“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但是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随后的西方资产阶级提出以“社会契约论”否定君权神授和封建的专制制度,这是民主概念的一大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又从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入手,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片面性和虚假性。这些都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毛泽东一生的不懈追求,正是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民主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才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主观。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民主和自由奋斗着,在这一生的追求中,他依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国内外形势,为我们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之路,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民主思想体系。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体系不仅为当时的中国赢得了民族的独立、民族的富强,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借鉴和行动的指南,而且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维护人民权利的制度。 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从早期的萌芽产生,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在建国之后得到深化,表明他的民主思想的生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在各个时期及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概括起来讲,他的民主思想主要四个方面的特征,民主本质具有阶级性,民主涵义具有宽泛性,民主功能具有二重性和民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另外,毛泽东的民主思想虽然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在正确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实质上,在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上,在教育民主上仍对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 民主 人民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41;D0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第一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14-22
- 一、 毛泽东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外民主思想的批判汲取14-16
- (一) 毛泽东民主思想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影响14-15
- (二) 中国传统民主思想是毛泽东民主观生成的文化根基15-16
- 二、 毛泽东民主思想来源于对马列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创新16-17
- 三、 毛泽东民主思想来源于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17-22
- (一) 毛泽东对中国主要民主派参与民主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17-20
- (二) 毛泽东对自身亲历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20-22
- 第二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22-30
- 一、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孕育与萌芽22-25
- (一) 毛泽东早期的民主意识的孕育22-23
- (二)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的萌芽23-25
- 二、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成熟与深化25-30
- (一)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25-27
- (二)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的成熟27-28
- (三) 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深化28-30
- 第三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基本特征30-36
- 一、 毛泽东民主思想在属性上具有阶级性30-31
- 二、 毛泽东民主思想在涵义上具有宽泛性31-32
- 三、 毛泽东民主思想在功能上具有二重性32-33
- 四、 毛泽东民主思想在发展上具有阶段性33-36
- 第四章 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的当代意义36-44
- 一、 为正确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实质提供了理论支柱36-37
- 二、 为积极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提供了行动指南37-40
- (一) 现有政治制度是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基础37-38
- (二)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基本途径38-40
- 三、 为当代中国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实现教育公平、合理、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40-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附录50-51
- 一、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彩;;张玉凤再谈毛泽东[J];领导文萃;2010年21期
2 于华锦;毛泽东晚年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05期
3 杜环欢,甘杰;毛泽东晚年忧患意识中的“两难矛盾”与“主观随意性”[J];理论探讨;2001年02期
4 刘辉;;毛泽东的识才爱才艺术[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06期
5 默明哲;伟大探索的哲学反思──读《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J];哲学研究;1994年03期
6 黄楠森;;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结合——读许全兴的《为毛泽东辩护》[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02期
7 吕世伦;;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研究[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1年00期
8 文克成;;和而不同的诤友——毛泽东与张治中[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唐洲雁;王颖;沈雁昕;;“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9年12期
10 龚赛红;;1991年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综述[J];湖湘论坛;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若干经济理论和观点再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姚桓;肖纯柏;;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5 程中原;;毛泽东理论问题指示平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建平;;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的信息概述[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孙亭;;诗化斗争哲学——感悟毛泽东晚期诗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9 范湘涛;;毛泽东晚年的理论建树[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10 萧延中;曾子墨;;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思远 实习生 王宏;逝世前7个小时还在读书[N];衡阳日报;2010年
2 二毛;吃辣与造反[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王們;媒体字词运用欠妥举例[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周晓明;干部“空降”要有“度”[N];组织人事报;2010年
5 李东朗;毛泽东“最后决定权”的来龙去脉[N];北京日报;2007年
6 赵齐;告别大师的年代[N];国际商报;2009年
7 罗韬;从“斯大林之忧”到“晁盖之忧”[N];南方周末;2007年
8 龚育之;陈云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N];学习时报;2005年
9 龚育之;独特的超越[N];文汇报;2004年
10 孔冬梅;在大历史中与伟人亲密接触[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进;毛泽东平等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杨建党;领袖权威与制度成长:毛泽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桂芝;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圣陶;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钱风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晓光;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权宗田;人民观视角下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蔡翥;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10年
9 张洋;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檀;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及当代意义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赵芳芳;试析毛泽东晚年“左”倾错误的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起志;毛泽东晚年教育思想精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周新乐;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杨尧;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观探析[D];燕山大学;2012年
6 张辉;毛泽东晚年平等思想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沈会琪;建国以后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超;毛泽东晚年民主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广林;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思想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10 武计海;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9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0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