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娜·阿伦特 现代性危机 极权主义 共和主义
【摘要】:面对20世纪的现代性危机以及自由主义的式微,各种意识形态开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应对这一“时代的重负”,“共和主义的复兴”无疑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一大独特景观,被称为“亚里士多德绝望的女儿”的汉娜·阿伦特是新共和主义的突出代表,共和主义复兴运动中的许多人都受到了她的影响。汉娜·阿伦特的共和主义思想十分丰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立足于共和主义视角,重新诠释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思想成为本文的主旨。汉娜·阿伦特对公共领域和公共性的颂扬、对政治行动与自由之关联的深刻洞见、对代议制民主的批评和对参与式民主的鼓吹、对美国革命的独特阐释构成了汉娜·阿伦特共和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独特要点与特色。
【关键词】:汉娜·阿伦特 现代性危机 极权主义 共和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7
- 一、阿伦特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发展8-11
- 二、有关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11-17
- (一) 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三)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14-17
- 第一章 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17-25
- 第一节 历史背景:现代性危机与极权主义盛行17-22
- 一、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危机17-21
- 二、当代极权主义的盛行21-22
- 第二节 理论背景:自由主义困境与共和主义的复兴22-24
- 一、自由主义的困境22-23
- 二、共和主义的复兴23-24
-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25-30
- 第一节 阿伦特与共和主义25-27
- 一、汉娜·阿伦特对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继承25-27
- 二、汉娜·阿伦特对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批判27
- 第二节 阿伦特与犹太人问题27-29
-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重塑公共领域--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本体基础30-41
- 第一节 极权主义--虚假的公共领域30-36
- 一、极权主义起源30-34
- 二、极权主义的本质--政治领域的丧失34-36
- 第二节 政治领域--真正的公共领域36-39
- 一、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范围--家庭与城邦36-37
- 二、社会领域的兴起--经济事务变成政治事务37
- 三、公共领域的内涵37-39
-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重述人的境况--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主体构建41-51
- 第一节 人的境况与人的本质41-46
- 一、人的本质41-42
- 二、人的境况42-46
- 第二节 自由、权力、政治三位一体46-50
- 一、自由46-48
- 二、权力48-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重建政治的价值--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宪政实践51-56
- 第一节 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51-52
- 一、法国大革命51-52
- 二、美国革命52
- 第二节 议事会制度52-55
- 本章小结55-56
- 第六章 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评析56-59
- 第一节 阿伦特对共和主义思想的探索56-57
- 第二节 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的局限性57-58
-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连福;;阿伦特公共领域现象学的道德视域[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2 陈伟;;试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陶东风;;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译本指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世界性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意义初探[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5 詹妮弗·林;陈文娟;;既需要马克思,也需要阿伦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5期
6 李晓勇;;论阿伦特“平庸的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孙磊;;谁之行动?何种自由?——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思想挑战[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8 ;来信[J];南风窗;2012年08期
9 周宏刚;;浅析阿伦特的宣传观[J];国际新闻界;2012年11期
10 张健;;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历史语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继海;;“不止是爱情: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书信看二人的关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白刚;;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蔡青竹;阿伦特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汉娜·阿伦特:思想深处的美丽烛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思郁;阿伦特论马克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肖自强邋(本报书评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路径叠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王胡;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获阿伦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徐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理解政治生活:阿伦特与亚里士多德“自足”思想的分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刘擎 张念;见解和真相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个裂缝[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马成慧;阿伦特行动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娟;同情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颖;公共领域的三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中海;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曲小琳;阿伦特论反犹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3 聂彦;论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之“极权因素”[D];温州大学;2013年
4 李梦莹;公共领域视阈下的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康晓薇;马克思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劳动观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栾志锋;汉娜·阿伦特行动范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聂阳;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论题的解读和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力元;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概念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安鑫宇;论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D];河北大学;2015年
10 刘如霞;回到“行动”本身—阿伦特行动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0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1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