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女子参政考论
本文关键词:先秦女子参政考论
【摘要】: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总结先秦妇女参政的方式、特征、内容和先秦时代人们对妇女从政宽容的态度,先秦妇女参政方式有摄政、辅政、干政等多种形式。先秦留有上古女性母系社会的遗风,并且注重女性教育,使得当时的女性得以在政治舞台上有机会展露才华。但不同女性参政也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汉代以后才礼法观念逐渐打压了女性参政的热情。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先秦妇女参政 先秦 女祸说
【分类号】:K22
【正文快照】: 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之前,中国经历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宗法制过渡的漫长时期,这段时期,女性的主导地位逐渐为男性取代,随着女性在经济领域权力的日渐旁落,女性在政治上的权力也逐渐被以宗法制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社会体制瓦解,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女性中的佼佼者,总不甘居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芹;妇女参政与政治文明[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张莲波;浅谈1921年湖南的妇女参政[J];史学月刊;1994年06期
3 王赳;;妇女参政运动中的话语表达——以英国女性报纸《给妇女投票权》为例[J];浙江学刊;2006年05期
4 张互桂;;传统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妇女参政[J];船山学刊;2008年02期
5 唐华容;;影响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政府管理因素分析——以湖南维新村为个案[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6 乐朋;;现代中国第一个妇女参政团体[J];钟山风雨;2011年04期
7 张莲波;民国初年的妇女参政[J];史学月刊;1988年02期
8 李守常;均一;;各国的妇女参政运动[J];北京党史;1989年04期
9 金炳亮;;民国初年广东妇女参政间论[J];岭南文史;1993年01期
10 董妙玲;试论中国妇女参政的历史与现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华容;徐晓芳;;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自身因素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参政理论及政策[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梁旭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妇女参政[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连婕;;妇女参政:怎样跨越公众信任的关口[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车莲香;;试论党的领导在妇女参政中的作用[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侯晓娟 李建华;我区妇女参政人数逐年增多[N];塔城报;2007年
2 梁兴英;改革开放妇女参政地位不断提高[N];烟台日报;2008年
3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段苏秦;提高基层妇女参政能力[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陈静;妇女参政面临新挑战[N];华夏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赵梓涵;规定“比例”极大地促进了妇女参政[N];中国妇女报;2012年
6 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邹义均;未来10年妇女参政更深入[N];湖北日报;2012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杜洁;把握促进妇女参政新的历史契机[N];中国妇女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春霞;妇女参政,,要用好配额制这剂良方[N];中国妇女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高峰;瑶乡妇女参政热情高 女村官获村民“点赞”[N];中国妇女报;2014年
10 项光荣;妇女参政:社会进步的标志[N];安徽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瑞芹;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妇女参政[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祝平燕;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翠;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敏;中国参政、就业政策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家智;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浩;当代中国妇女参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吴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参政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辇雪妮;我国妇女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聪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参政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艾新异;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例途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张宝玺;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郑风淑;保障我国妇女参政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思考[D];延边大学;2006年
8 吴玲;中国妇女参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5年
9 周娟;我国妇女参政的历史回眸与当代中国妇女参政模式的立体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华容;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成因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2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6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