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与《清史稿》的修撰
本文关键词:遗民与《清史稿》的修撰
【摘要】: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聘赵尔巽为馆长,又广召耆儒,共襄此举。众多前清遗民应诏而来,"修故国之史,即以恩故国"。在《清史稿》的著述过程中,遗民力主"内清而外民国"的原则,在体裁确立、体例设定、内容取舍、文字表达等各方面都渗透着强烈的怀念故国旧主情结。修史是遗民话语表达的便捷方式,乃至成为他们对抗民国、反对新学的得力手段。由于《清史稿》"不奉民国正朔","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刊行后即被南京国民政府封禁,引发朝野上下对《清史稿》文本的一片质疑、谴责、批判之声。《清史稿》已然不只是民国政府官修前朝之史,而是清遗民寄寓情怀、思念故国的"私史"。当然,《清史稿》也并非因此而毫无价值。从学术上看,它毕竟给后人研究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清遗民 《清史稿》 修撰 遗民情结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所谓遗民,是指朝代更替之际出现的不仕新朝、守贫节志以报故国旧主之恩的特殊群体。民国初年的逊清遗民,在政治上反对共和政体,图谋复辟专制;在文化上强调赓续传统儒家思想文化,通过撰修亡朝之史来抒发遗民情怀。(1) 修前朝史本是中国古代政治传统。“春秋而降,凡新陈之递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峰;《清史稿》撰述人及其关系考[J];史学月刊;2003年02期
2 李新乾;关于《清史稿》的版本[J];史学史资料;1980年05期
3 黄成;《清史稿》正误一则[J];史学月刊;1986年05期
4 王梦林;;赵尔巽与《清史稿》[J];绥化师专学报;1992年03期
5 喻大华;;论《清史稿》——兼就若干问题的辩正[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6 邓云乡;;《清史稿》琐谈[J];书城;1997年03期
7 王文淑;;20世纪50年代以来《清史稿》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翁飞;《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李鸿章》校勘说明[J];清史研究;2002年01期
9 邹爱莲;《清史稿》体例的讨论与确立[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10 韩永福;《清史稿》的编修过程[J];历史档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炳文;;《清史稿》关于明遗民记载的三条失误[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2 戚其章;;关于毓贤评价的几个问题[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蕾;“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引发版权纠纷[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王永和;赵尔巽与《清史稿》[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戴 逸;乖谬百出的《清史稿》 [N];光明日报;2002年
4 赵晨岭;《清史稿》:十四年修史仅成一“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道成 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代修史与二十四史、《清史稿》[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王玮 计亚男;王锺翰先生其人其事[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庄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启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记者 刘浩;浙海院完成国史文献整理项目[N];舟山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玮 计亚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盛事[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杜军玲;聚焦清史纂修新进展[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志国;《清史稿》的编修情况及其史学价值[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静;《清史稿》人物传考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宏争;试论明清江南商业知识的发达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0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7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