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经略安多藏区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经略安多藏区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安多藏区是藏族传统上的一种地理概念,并非行政区划,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界线。由于安多藏区在明代历史上受帕木竹巴地方政权影响较小,明代对此地的经略或多或少有别于乌斯藏,具有治藏示范区的意义,在明朝经略整个藏区中具有特殊作用。有明一代276年的历史,历代统治者对于藏区的治理和管辖采取了与元、清两代完全不同的方针政策,即“广行诏谕”和“多封众建”。“多封众建”政策适合于当时藏族地区政治上分散,各教派势力雄踞一方、互不统隶的特点,又辅以藏族上层及民间经济利益同内地与边区的贸易紧密结合的政策,有助于维护和巩固明王朝的中央集权。论文在梳理明代经略安多藏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四个章节探析明代对安多藏区的经略布置,重点考察了明代在安多藏区分封的七大“法王”,“西番诸卫”的设立及其意义,明代经略安多藏区对清代治藏方略的影响,较为系统地从藏传佛教、茶马互市和朝贡制度等方面阐释了明代对安多藏区的理政方略。论文认为明代作为元、明、清三代治理藏区的中间环节,在治理方略上承袭了元代的格局,但是在治理格局和行政建制上又有大量的创造举措,开启了清代以府县区划管理安多藏区的先河。可见,明代对安多藏区的治理是历史变迁中的重要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明代 安多藏区 大法王 西番诸卫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0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9-10
- 第一章 明王朝对藏区的经略与布置10-16
- 第一节 明朝对藏区的多封众建制11-12
- 第二节 明代中央与乌斯藏的关系12-14
- 第三节 茶马互市与朝贡制度14-16
- 第二章 安多藏区分封大法王探源16-27
- 第一节 大智法王班丹扎释16-20
- 第二节 大善法王星吉班丹20
- 第三节 大敏法王端竹领占20-22
- 第四节 大敬法王锁南坚参22-23
- 第五节 大悟法王札巴坚参23-24
- 第六节 大应法王札实巴24-25
- 第七节 大济法王领占竹25-27
- 第三章 “西番诸卫”的建立及对安多藏区的意义27-31
- 第一节 “西番诸卫”的建立27-28
- 第二节 明朝对“西番诸卫”的管辖28-29
- 第三节 “西番诸卫”建立的双重意义29-31
- 第四章 明代对安多藏区的治理及对清代的影响31-35
- 第一节 从明代卫所制到清代行政区划的延伸31-33
- 第二节 清廷对安多藏区佛教政治行为的管理33-35
- 结语35-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光;明代安多藏区部族志(续前)[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2 刘夏蓓;隆务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J];社科纵横;1999年02期
3 林泉;;插箭节:甘南藏区特有的一种祭神风俗[J];寻根;2007年02期
4 王继光;明代安多藏区部族志(续前)[J];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5 廖杨;安多藏区宗法文化形态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华锐·东智;;安多藏区民间多神崇拜文化读解[J];西藏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7 刘夏蓓;隆务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J];西藏研究;1999年02期
8 王继光;明代安多藏区部族志(续前)[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9 黄达远;牟成娟;;近代安多藏区寺院型城镇成因与特征初探[J];宗教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蒙小燕;蒙小莺;;插箭节与安多藏区部落文化——以西仓十二部落与合作四部落为例[J];敦煌学辑刊;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可扬;安多藏区回藏接壤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泉柏;安多藏区阿坝州大录藏寨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朱霞;明代经略安多藏区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4 旦正加;安多藏区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5 蔡金宏;明代安多藏区边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格藏才让;“却拥”关系:安多藏区寺院与拉戴共生关系中的一个本土概念之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
7 巨晶;神山、自然与部落[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7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