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内侍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宋代内侍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内侍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内廷管理制度,其名最早见于汉代,源流甚远,学界对于其研究往往集中于宦官制度,而对于外延更为广泛的内侍制度却少有谈论。“内侍”与“宦官”的概念在相当长的阶段内有其重合性,但是其发展却并不是一脉相承,可以说内侍在长时间内既包含宦官群体,又有士人和武人等皇帝亲随,涵义上大于宦官群体,但唐宋以后“内侍省”却几乎只有宦官。内侍制度在魏晋以后开始独立呈现,从最初的“大长秋”到隋文帝杨坚始置“内侍省”,内侍机构开始以“省”这一重要的机构名称运作并不断膨胀。虽经历了隋炀帝的士人化改革,但是其人员组成在唐代确立为全体宦官担任,并最终一直影响到了晚唐宦官的北司体制与五代宋初的官僚化调整。在宋代“内侍官”即由“宦官”担任,再无士大夫与武人,因此内侍在宋人表述中即为宦官,但是以“内侍两省”为代表的内侍机构作为服务皇帝和内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宋的中央政治制度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宋代内侍机构分为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两部,各置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官,其下官称有内东、西头供奉官、殿头、高品、高班、黄门等。入内内侍省下设御药院、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管勾往来国信所、后苑造作所、军头引见司等。内侍省下设内侍班、祗候班、寄班等等,两省在下属机构尤其是因兼理他务而临时设置处置吏若干,以协助公务。将内侍官员从高级内侍官到中低级内侍官的分化管理也成为宋代重建官僚体系的重要标志。宋代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在史籍中虽用“服务禁中”这样的字眼来进行描述,但实际上,在宋代,由内侍进行的诸多活动覆盖甚广,政治军事多有涉及,似乎继承了晚唐以来宦官外任的传统,但宋代内侍不管是外出征战还是内廷服务,亦或是充任皇帝密使传递文字等等,其活动均处于皇帝的控制之下,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并且大体上以北宋神宗和南宋高宗为界,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关键词】:宋代 内侍 宦官 入内内侍省 晚唐五代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28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10-12
- 二、相关概念界定12-14
- 三、学术史回顾14-24
- 四、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24-25
- 五、创新点25-28
- 第一章 历代内侍制度的演变28-40
- 第一节 内侍制度源流28-31
- 第二节 晚唐、五代内侍制度演变31-33
- 第三节 宋辽夏金元时期内侍省置废33-40
- 第二章 宋代内侍机构与职官制度40-66
- 第一节 内侍两省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40-57
- 第二节 内侍职官制度57-66
- 第三章 宋代内侍活动与职能运作66-80
- 第一节 北宋前期至神宗内侍活动66-72
- 第二节 神宗至高宗时期活动72-77
- 第三节 南宋高宗之后内侍活动77-80
- 余论80-88
- 参考文献88-104
- 致谢1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鑫鑫;;两宋皇城司职能探析[J];才智;2009年01期
2 杜建录;西夏的内宿制度[J];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3 张帆;;论蒙元王朝的“家天下”政治特征[J];北大史学;2001年00期
4 游彪;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的“文字”传递——围绕邸报及其相关问题而展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菱菱;;宋代文思院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措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裴海燕;北宋宦官参预经济活动述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程民生;北宋探事机构—皇城司[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8 龚延明;宋代的皇帝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徐成;北朝隋唐内侍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俊岭;“阉将”与北宋皇权[D];河北大学;2007年
2 唐政平;北宋宦官预政若干问题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茜;辽金宦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5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7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