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辽初经略燕云十六州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26 11:22
本文关键词:论辽初经略燕云十六州及其历史意义
【摘要】: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石敬瑭以赵莹为使者,将燕京及雁门以北一线共十六个州并图籍献给辽朝。从此,“燕云十六州”这一新的地理概念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且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引起辽朝及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辽宋之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围绕燕云十六州展开的。因此,燕云十六州也就成为辽史、宋史以及辽宋关系史研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燕云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作为中原政权北方门户的作用、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以及燕云归辽对中原政权和辽朝对外政策的影响等等。较少从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及军事关口和政权态度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燕云十六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且,站在辽朝的角度上系统探讨辽朝初期为取得燕云十六州而进行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辽初统治者如何经略燕云及其对辽朝和周边政权及后世朝代所带来的重大历史意义研讨也都有继续进行全面、系统探讨的必要。 辽代的燕云十六州,大体处于今天山西省和河北省北部、包括北京以及天津行政辖区内,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及部分黄土高原地区。从经纬度上看,燕云属于典型的温暖带大陆性气候,不论是气候和土壤条件还是水文与地势环境,十六州地区是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燕云十六州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加上人为修建的万里长城与天然的榆口、松亭、古北口、居庸、雁门等重要的军事关口,凸显了燕云十六州对于辽宋双方的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既然如此重要,不断强大的契丹政权必定会与先后存在的各中原政权进行争夺。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公元916~1125年),立足北方草原,国祚二百余年,与其南北相对峙的中原王朝包括五代时期的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1~960年)以及后来统一中原燕云以南广大地区的北宋(公元960~1127年)。从时间跨度上看,上起辽太祖建国,下至圣宗南伐,辽朝为得到并保护燕云十六州可谓历尽艰辛、倾注国力。虽然石晋时期燕云已经归入辽疆,但是以中原正统地位自居的各中原王朝视十六州为汉唐旧土,且视契丹为野蛮北族,认为燕云归辽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耻辱。因此,前有柴荣北伐,后有宋初北征,可结果都是事与愿违,澶渊之盟使一切都尘埃落定,中原王朝正式承认了燕云十六州是辽朝国土这一历史事实。 辽初太宗取得燕云十六州后,立即调整国家机构,全面确立“因俗而治”的大政方针,对南农北牧的统治区采取灵活的统治政策,以后诸帝又不断加以完善。具体到燕云十六州来说,政治上保持原有州县制,经济上保护燕云地区农业的主体地位,用此稳定境内和平,促进辽政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发展。 燕云归辽对辽朝发展意义重大:实现辽朝境内南农北牧大格局的成功统治,是我国古代史上跨畜牧与农耕区域统治成功的范例;利于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辽朝境内及周边地区民族关系的融洽;提升了辽朝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辽初 经略 燕云十六州 历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6.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绪论10-13
- (一) 研究内容及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1-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二、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13-18
- (一) 燕云地区自然地理的重要性13-14
- (二) 燕云对契丹政权的战略地位14-16
- (三) 燕云对中原政权的战略地位16-18
- 三、辽朝获取燕云及其经略政策18-28
- (一) 获取燕云,实现辽宋对峙18-24
- (二) 因俗而治,成功治理燕云24-28
- 1、保留燕云原有的州县制26-28
- 2、保护燕云农业主体地位28
- 四、燕云归辽对辽朝发展的历史意义28-36
- (一) 实现对南农北牧大格局的成功统治28-30
- (二) 利于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0-33
- (三) 促进辽朝境内及周边地区民族关系的融洽33-35
- (四) 提升辽朝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地位35-36
- 五、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研宄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成果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宁;;浅析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2 赵旭峰;;辽王朝在燕云地区民族政策之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孙建民;燕云十六州与宋初宋辽的军事策略[J];河北学刊;1989年04期
4 曾国富;;五代时期北方民族关系略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3期
5 曾瑞龙;;以北汉问题为核心的宋辽军事冲突[J];暨南史学;2002年00期
6 张秀文;契丹夺取幽云地区控制权史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7 任崇岳;略论辽朝与五代的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4期
8 张国庆;辽代契丹皇帝与五代、北宋诸帝王的“结义”[J];史学月刊;1992年06期
9 舒习龙;;辽代的民族融合与历史文化认同意识[J];学术研究;2010年12期
10 许学义;浅析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对双方的影响[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本文编号:1098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9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