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礼探源——多维视角的综合考察
本文关键词:古礼探源——多维视角的综合考察
【摘要】:"礼"渊源于"俗",而又高远于"俗"。"俗"具有全民性、民主性,而"礼"则带有阶级性、等级性。本文所说的"礼",指的是"礼典",即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礼制"。礼乐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一项标志,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乐文化"。在古文献中,有所谓"伏牺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的记载。来源于民族学的材料与证据表明,此说"渊源有自",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伏牺制礼"之说目前尚难证实。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记载表明,在尧、舜所处的"五帝"时期就应当已经形成了"礼乐"制度。来源于考古学的证据显示,早在陶寺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古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礼",就应当已经形成了"礼乐"制度。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关键词】: 礼 礼制 起源 多维视野 综合考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33)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引言:何谓礼“名”之称,关系至大,故不可不辨!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荀子说,“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荀子·正名》)。在正式考察“礼”之起源前,拟对“礼”予以“正名”。李亚农认为,“‘礼’既不是法律,也不是道德”,“‘礼’就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景芳;谈礼[J];历史研究;1996年06期
2 高江涛;;陶寺遗址与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之比较研究[J];三代考古;2011年00期
3 李衡眉;礼义起源于有虞氏说[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黎耕;孙小淳;;陶寺ⅡM22漆杆与圭表测影[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年04期
5 何驽;;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辽宁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田广林;[N];光明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阚红艳;;论新儒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张勇;论《庄子》“环中”的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立波;;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9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家璧;陈美东;刘次沅;;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9期
2 ;江苏仪征石碑村汉代木i枘筟J];考古;1966年01期
3 张家泰;;登封观星台和元初天文观测的成就[J];考古;1976年02期
4 江晓原;陈晓中;伊世同;孙小淳;李东生;王玉民;席泽宗;殷玮璋;刘次沅;陈美东;徐凤仙;李勇;周晓陆;任式楠;赵瑞民;武家璧;张培瑜;王巍;;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天文观测遗迹功能讨论[J];考古;2006年11期
5 庞小霞;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J];考古与文物;2009年05期
6 刘次沅;;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学分析[J];天文学报;2009年01期
7 王克林;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上)[J];文物世界;2001年01期
8 黎耕;孙小淳;;汉唐之际的表影测量与浑盖转变[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01期
9 徐凤先;;“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春分观测纪行[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02期
10 薄树人;;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驽 严志斌;[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建华,徐冶;雪域拾珍——滇藏文化带综合考察札记[J];中国民族;1997年03期
2 林微容;文化、社会与经济的综合考察——评读汪毅夫、杨彦杰的二部著作[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02期
3 黄金铸;六朝岭南农业开发的综合考察[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向安强;;技术与社会:环珠江口先秦手工业史的综合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宋政厚;踏访与世隔绝的沙漠聚落[J];丝绸之路;2002年10期
6 王子今;;说“纸鬼”:民俗史和意识史的综合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谢奇筹,王小康;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综合考察川东北井盐遗址[J];盐业史研究;1988年01期
8 徐淑彬,何传坤;山东半岛旧石器晚期材料综合考察[J];江汉考古;1994年03期
9 ;第一次进行西藏综合考察[J];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06期
10 王子今;;岭南移民与汉文化的扩张——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综合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瓯江河口综合考察活动》考察报告[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2 孙鸿烈;郑度;;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与科学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双新;;“祀、年、岁、载"——上古记年词语的综合考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建军 通讯员 马生录;长江源综合考察前站组充当“先遣队”[N];青海日报;2010年
2 万娇 本报记者 张伟;第三次康巴民族考古综合考察获重大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秦志勇 通讯员 陈思豪;公众评说“好班子”评选[N];人民政协报;2000年
,本文编号:1118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1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