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治元年进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2:01
本文关键词:元至治元年进士研究
【摘要】:元代科举开设时间较晚。从仁宗延祜二年(1315年)三月首次开科,到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末科,前后共开科十六次,录取进士1139人。其科举规模远不及唐宋明清,但其首次划定区域分配名额、以行省为单位的乡试,考试内容摒弃诗赋,改以考经义、策论为主,将程朱理学作为科举的指导思想,为明清两代所沿用,其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论文以元代至治元年(辛酉科,1321年)进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考察至治元年进士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仕宦业绩和学术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元代科举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另有附录列举征引资料和参考论著。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问题。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元代至治元年辛酉科进士的开科背景及其经过等,从开科时间、主考官个人简介、考试内容、录取人数等多方面考察该科进士盛况。第二章是对元英宗朝至治元年辛酉进士科所录取六十四名进士中有史料可证的四十八名进士的详细考述,从他们的籍贯分布、仕宦经历、民族来源等多方面问题,说明至治元年辛酉进士科考试在整个元代科举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作用。第三章考察至治辛酉进士政治实践与业绩、综合素质和学术成就等方面问题。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将至治元年进士与诸科进士做比较,考察其地位和特点。 元英宗统治时期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年,但期间推行新政,改革吏治,治绩突出,值得研究的问题颇多。至治元年进士群体就是长期不被注意的问题,对其研究有助于把握元朝中后期的政治发展线索。
【关键词】:至治元年 元英宗 进士群体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7;D6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8-10
- 二、关于元代进士的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第一章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考略14-34
- 一、元代中期社会矛盾与科举的推行14-21
- (一) “汉法”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14-15
- (二) 元代科举的设置15-19
- (三) 英宗即位时的纷争19-21
- 二、至治元年开科21-34
- (一) 至治元年科举程式与内容21-23
- (二) 至治元年科举的主要考试——会试23-25
- (三) 至治元年进士生平简介25-34
- 第二章 至治元年进士的构成34-39
- 一、左右两榜的民族比例34-35
- 二、两榜进士的地域分布35-39
- 第三章 至治元年进士的政治实践与学术成就39-53
- 一、政治活动及其业绩39-44
- (一) 担任朝官,为民请命39-42
- (二) 担任地方官,亲民勤政42-44
- 二、元末政治动向44-48
- (一) 为元朝出谋划策,参与镇压农民起义44-45
- (二) 尽忠职守,以身殉职45-46
- (三) 出仕新朝,发挥才能46-48
- 三、文化和学术成就48-53
- (一) 经史研究48-49
- (二) 文学成就49-52
- (三) 书法艺术52-53
- 结束语53-56
- 参考文献56-62
- 致谢62-6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安泰;;谈元朝科举制度的废与行[J];昌潍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2 张金铣;;元诗人陈泰出身辨正[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3期
3 叶志衡;;论吴师道的诗学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4 陈高华;;元朝科举诏令文书考[J];暨南史学;2002年00期
5 渡边健哉;;元代科举的“策问”和“对策”[J];考试研究;2009年02期
6 李治安;元代乡试新探[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萧启庆;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J];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8 叶玉琼;;吴师道佚诗文补辑五篇[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萧启庆;;元朝泰定元年与四年进士辑录[J];蒙古史研究;2000年00期
10 何方形;;泰不华诗歌创作初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120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2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