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人物志》与汉魏人物赏鉴之风

发布时间:2017-11-04 09:06

  本文关键词:《人物志》与汉魏人物赏鉴之风


  更多相关文章: 人物赏鉴 清议 才性 魏晋玄学


【摘要】:《人物志》是三国时期魏刘劭的一部子学著作,汉魏时期选官制度,促使人物赏鉴之风盛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定的人物赏鉴方法,刘劭所作《人物志》便是对汉魏时期人伦识鉴之术所进行的理论总结。此外,《人物志》还是连接汉末清议与魏晋清谈的重要作品。本文绪论部分主要根据《三国志》对刘劭的记载介绍了刘劭其人及其代表作品《人物志》。 《人物志》历来版本众多,研究者又从多方面对《人物志》进行了研究。因此,在绪论中的第二部分主要对《人物志》的版本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人物志》所产生的历史背景。 《人物志》是当时人物品评之风大盛之下的产物,人物品评之风大盛与汉魏时期选官制度的演变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另外,汉末清议之风对人物品评之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了《人物志》创作的现实基础。第二章主要论述刘劭人物赏鉴以才性论和中和论为主,在这两种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分类与赏鉴方法,本文详尽地论述了这两种理论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范畴的运用和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借鉴的特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物赏鉴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三章着重从《人物志》对魏晋人物赏鉴之风的影响来进行探讨。《人物志》中人才鉴赏注重人的才性,鉴识人才主要通过对人的观察以及谈论,在思想上推崇道家的理论都对魏晋清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和理论所涉及的自然、无名、味等则成为魏晋玄学所探讨的主要玄学命题,可见《人物志》为魏晋玄学的诞生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丕;《人物志》政治思想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王中明;省志《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及处理原则[J];黑龙江史志;1998年04期

3 钟岳文;;《人物志》:中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J];月读;2014年07期

4 刘治立;;刘f及其《人物志》注[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尚建飞;;《人物志》与政治的德性向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王之榜;《人物志》的伦理思想[J];道德与文明;1986年06期

7 杨俊光;《人物志》哲学思想概述[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李德明;;《人物志》研究的新突破——评《才性之迷》[J];中国人才;1990年05期

9 柏原;;谈谈刘劭的《人物志》[J];中国人才;1990年07期

10 刘廷忠;《人物志》初议[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平;;中国传统政府领导人才标准及应用探析——以刘劭《人物志》为例[A];中国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2010领导人才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党政与国企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选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敬东;《人物志》编纂应重视的几个问题[N];发展导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梦纳;《人物志》“中和”美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 张琦;《人物志》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胡晓森;《人物志》与汉魏人物赏鉴之风[D];辽宁大学;2016年

4 石俊英;刘邵《人物志》的人生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鹏;刘劭《人物志》之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欣;《人物志》与汉魏思想转型[D];青岛大学;2007年

7 翟东彦;刘劭《人物志》的人才与教育测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姝妍;试论刘劭《人物志》对人才之美的品鉴[D];云南大学;2013年

9 马健;《人物志》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10 张南;《人物志》与人物品鉴[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8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38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