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两浙盐业产销管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04 11:30

  本文关键词:明代两浙盐业产销管理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两浙 盐业 总催 功绩盐 捕役 铺户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政权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盐业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卖,明代亦然。作为明代第二大盐区,两浙盐区同其他盐区一样,其盐业由生产与运销环节构成,明政府对生产与运销环节设置了诸多制度,以保证政府专卖。在生产环节以团灶制度为核心。明代通过佥编民户,分割荡产,划定盐场,并以团灶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对灶户进行管理和生产。为保证追责与监管,又佥选殷实灶户为总催,对团灶制度进行运作。在运销环节以掣挚制度核心。明代为保证正盐的运输与销售,对商人进行委官掣挚,并刊行相应票式作为凭据,对运销环节进行监管。由于掣挚的烦琐以及严格的追比,促使正盐运输效率低下,商人运输风险增加。与之相对的肩挑小票,却无需烦琐掣挚,便可进行运销。而在销售末端,明政府依照各地销售数目,编佥相应商人充任盐铺户,并推行销售考成进行销售。商人具有趋利性,因此在面对掣挚与考核时,多利用制度漏洞,以渔私利。此外,为保证政府对运销环节的控制,还建立了严密的缉私制度与销私渠道。缉私制度主要为缉私考核。明代两浙盐区以各地销盐数目划分等级,并对缉私数目进行量化。佥选卫所士卒或民壮承担捕役,并将量化数目强行与其工食挂钩。在严格考核之下,缉私制度未能正常运作,反而破坏缉私,甚至阻碍正盐产销。销私方式,则是通过捕役所缉私盐,又以功绩盐的名目,与正盐兼搭售卖进入市场。明代在生产与运销环节设置的专卖制度中,在实际运作过程发生巨大变化。如在团灶制度由总催运作,导致团灶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弊病难以根除;缉私制度由捕役运作,非但没有强化缉私,反而在缉私考核之下破坏缉私制度等。造成这类问题的根源,便是上层的制度设置与下层的制度运作有着巨大差异。面对这种差异,明政府所进行的调整又多缺乏一致性与可操作性,致使问题更为严重。最后导致明政府不得不调整团灶制度,放松对灶丁的控制;在掣挚制度中,由委官掣挚转为听商自掣;在缉私制度中,缉私效力大减,走私猖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9;K2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士毅;方如金;;南宋两浙社会经济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2 方如金;北宋两浙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陈国灿;略论南宋两浙地区的城市产业形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陈国灿 ,高飞;宋代两浙地区州县官学发展述论[J];台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5 陈国灿;南宋两浙地区城镇居民结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陈国灿,陈剑峰;南宋两浙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董杰;曹金发;;浅谈南宋两浙地区的宴饮礼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蒋兆成;明代两浙商盐的生产与流通[J];盐业史研究;1989年03期

9 姚培锋;南宋两浙地区城镇居民的社会生活——以杭嘉湖地区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李景寿;宋代东南与西北市场差异性析论——以陕西和两浙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思想战线;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明;;明代赋役改革新证——《钦依两浙均平录》解读之一[A];明代国家与社会——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一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巍;清代两浙宋史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2 吴先知;明代两浙盐业产销管理初探[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冯莎莎;南宋两浙地区酒业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洁;宋代两浙盐业市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娜;南宋前期两浙地区的灾荒与救灾措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自成;元代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39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39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