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货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14:18
本文关键词:唐代货币问题研究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政治上,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封建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稳定的发展。尤其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生产发展,商业发达,社会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货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使唐代的货币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文认为唐代处于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转折时期,即由贵金属金银尤其是银逐渐代替贱金属铜钱和布帛谷粟等实物通货的过渡阶段。在以往各个朝代发挥货币职能的铜钱、布帛谷粟、金银珠宝等,在唐代都曾作为货币使用,,区别只在于全部或部分的执行货币职能以及流通程度不同,而唐末的飞钱作为中国最早的汇兑方式,也是中国纸币之滥觞,从唐代货币制度的变革可窥知中国古代货币史的演变。因此。一直以来,唐代的货币问题一直备受诸学者的关注,非常值得研究。 本文采用新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纵览唐代货币结构的变化,深入研究唐代的货币问题。唐代实行的是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也就是铜钱和绢帛都是法定货币,并行使用。在一定时期内,这一货币制度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与经济的发展产生矛盾,渐渐变得不适应商品的交换,阻碍着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发展。唐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维持这一货币制度,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唐代是金属铸币——铜钱复兴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较之绢帛,铜钱逐渐受到欢迎。唐代铜钱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盗铸、通货膨胀、钱荒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唐政府采取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基本符合当时的经济形式,但并没有彻底根除。唐代前期绢帛作为货币使用非常普遍,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超过了铜钱,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绢帛在货币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变化,逐渐衰落,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另外唐末金银填补货币结构的空缺,货币性能增强,以及飞钱这一世界上最早的兑换方式产生,这些相关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9;K24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瑞;杨红丽;;丝绸之路的“绢帛”输出对唐代货币流通的影响[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1139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3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