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非常”:宋代家礼中的吉服
本文关键词:“常”与“非常”:宋代家礼中的吉服
【摘要】:宋代家礼中的吉服广泛用于冠礼、婚礼、祭礼,是一种体现仪式特殊性的非常之服。在司马光《书仪》与朱熹《家礼》中,宋儒一方面将当时流行的冠帽衣服纳入家礼吉服系统,化"常服"为"非常服";另一方面又将早已退出日常生活的深衣回置于家礼仪式之中,变"非常服"为"平日之所常服"。这种双向转化体现了宋儒双重否定的古今观念与处乎中道的制礼原则。通过界定"盛服",宋代家礼建构了等差分明的吉服体系,其中隐喻了儒家正常的纲常伦理秩序。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家礼研究”(15BZS055)
【分类号】:K244;K892.9
【正文快照】: “常”与“裳”虽然有共同的字源,却在后来字义演变中有抽象与具体之别。“裳”字的使用往往依附于“衣”、“服”而构成“衣裳”、“裳服”等词,或专指遮蔽下身的服饰,或泛指周身常服之衣。“常”则往往含有一种抽象意义。汉语中频繁出现的“纲常”、“经常”、“正常”等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克生;;家礼与家族整合:明代东山葛氏的个案分析[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2 赵克生;;修书、刻图与观礼:明代地方社会的家礼传播[J];中国史研究;2010年01期
3 赵克生;;修书、刻图与观礼:明代地方社会的家礼传播[J];文史知识;2010年05期
4 王立军;宋代的民间家礼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刘欣;;宋代“家礼”——文化整合的一个范式[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美华;;承古、远古与变古适今:唐宋时期的家礼演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王志跃;;推崇与抵制:明代不遵循《朱子家礼》现象之探研[J];求是学刊;2013年05期
8 陈来;朱子《家礼》真伪考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9 ;漂亮的结婚礼物[J];考试(高考·英语版);2010年05期
10 靳惠;;《朱子家礼》广为流传之原因考析[J];大家;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卜五;;朱熹《家礼》影响台湾婚礼习俗举隅[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焕章;王丽;;家礼不能不叙——引导子女尊老爱幼[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震;朱子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巅峰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夏体雷;不能再让制造冤案者逍遥法外[N];工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吕振宇;《家礼》源流编年辑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瑞芳;宋代家礼的立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吉军;论儒教的家礼生活[D];华侨大学;2012年
3 陈一秀;中国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卫民;《家礼》朝鲜化与朝鲜王朝的中华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陆睿;中国传统家礼文献叙录[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2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629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