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史记》历史观中的人文精神——论《史记》对历史与道德关系的认知及其超前性

发布时间:2017-11-12 15:06

  本文关键词:《史记》历史观中的人文精神——论《史记》对历史与道德关系的认知及其超前性


  更多相关文章: 《史记》 历史观 人文精神


【摘要】:《史记》历史观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在神人关系上,认为"神随德转",天象变化"循德而行";在道德与历史关系上,认为从宏观上看历史发展体现了道德的必然性;从中观和微观角度看,历史演进表现出道德的不确定性。这些观点表现了司马迁力图将先秦神秘文化和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纳入理性轨道的努力,彰显了司马迁思想的深邃和眼光的犀利;尤其是他对历史发展中非道德一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分类号】:K204.2
【正文快照】: 什么是人文精神?学界众说纷纭。有人从科德者有天下,几乎是古人的共识。司马迁同样秉持学层面去理解,认为是“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这一观念,但又不仅仅如此,同时他对道德与历史与求索”;有人从道德层面去理解,认为是“对道德的关系还有更深刻的反思,表现了一定的超前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桂芳;;30年来中国人文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杨金运;;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李丰春;;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60年(1949~2009年)发展历程及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江守义;试论康德天才观的社会性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刘淮南;;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陶富源;;马克思辩证哲学革命的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何艳;;科学发展观现实化的制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道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万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怀超;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J];安徽史学;1995年03期

2 许纪霖 ,陈思和 ,蔡翔 ,郜元宝;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道统学统与政统[J];读书;1994年05期

3 吴炫 ,王干 ,费振钟 ,王彬彬;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J];读书;1994年06期

4 曲卫国;危机?进步?[J];读书;1994年08期

5 肖峰;论科学视界与人文视界[J];东岳论丛;1994年04期

6 唐松林,张平;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如何整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古祖雪,李林芳;论科学的人文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熊在高;人文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主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9 何海兰;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10 邹广文,赵浩;人文精神:一种世纪末情结的思考[J];求是学刊;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谓人文精神[J];新长征;2000年01期

2 姜艺,王丽娟,马玉成,孙建翠,胡鸣;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01年03期

3 刘京希;“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2001年04期

4 杨方;哲学的人文精神功能[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赵庆杰;塑造人文精神 提供终极关怀[J];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03期

6 薛留成;体育与人文精神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7 孙伟平;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2年12期

8 徐惠民;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9 季相林;市场经济呼唤人文精神[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人文精神与今日社会[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丽莎;;人文精神的护理实践[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新汉;;文化、自由和人文精神[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许雯丽;;浅谈人文精神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涂万作;;行走写作: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对话[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华;;试论在电脑写作时代如何高扬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常江;;写作需要承载与发展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黔辉;;写作:人文精神的接力棒[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修银;;人文精神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云;;让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闪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人文大学副校长 陆祖汶;“人文精神”之我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程倩春;人文精神:传统与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宫希魁 戴学章 曲真儒;人文精神:现代化城市之魂[N];辽宁日报;2000年

4 仇忠海;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N];文汇报;2003年

5 赖邦凡(作者系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提炼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原则[N];重庆日报;2006年

6 苟欣文 郭诏彬;培育当代重庆人文精神 提升重庆发展精神动力[N];重庆日报;2006年

7 邵康庆;重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杨力叶;重视人文精神是全体桂林人的责任[N];桂林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杨力叶;人文精神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N];桂林日报;2007年

10 许承纪;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人文精神?[N];桂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桂芳;数字化技术时代中国人文精神解读[D];东北大学;2008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7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萍;中西法的人文精神发展之比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梁向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志伟;论和谐社会视野下人文精神的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车丽娜;论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协调发展[D];长安大学;2010年

5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的建构[D];郑州大学;2006年

9 刘军;论法律中的人文精神[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凤;试论网络人文精神及其建构的实践基础[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7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