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
发布时间:2017-11-13 08:36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
【摘要】:“道”是中国先秦思想的核心范畴,诸子学说也都发端于对“道”的认识,“人道”作为“道”的重要内容更是被士人所注重。“势”在古代思想中更多地指政治权力,尤其是君主权力,是一种以强制力为依托的政治力量。“道”与“势”的矛盾首先被儒家提出,士人有入仕的强烈需求,志于“道”的士人试图以“道”来改变君主,泽施于民,但入仕则不免迎合君主,做一些有失道义的事;掌握“势”的君主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来强化“势”,一方面希望通过招揽士人博得贤名,但又排斥士人以“道”来威胁“势”。以上矛盾正是“道”“势”冲突之关键。因此,通过了解先秦君主与士人的关系,准确把握“道”“势”关系对我们了解先秦士人的精神状态,厘清儒家思想发展脉络有着重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来;;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杨钊;春秋时期的尊贤[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3 田耕滋;孟子的士人理想与人格精神[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万国崔;;从“道势”关系的演进谈先秦儒家之君臣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梁宗华;;从孟子看思孟学派的“以德抗位”精神[J];东岳论丛;2009年12期
6 李有兵,卢春红,方哲;心性本不二——从《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篇论儒家“性”论之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蒙培元;;《性自命出》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思孟学派的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杨纪荣;;试论春秋战国之际士人“志于道”的超越品格[J];管子学刊;2011年04期
9 周继旨;论孔子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独立人格觉醒问题——兼论“仁”、“礼”关系与人性善恶问题[J];孔子研究;1986年01期
10 方同义;儒家道势关系论[J];孔子研究;1993年01期
,本文编号:1179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7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