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京运铜铅打捞与水摸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8:09

  本文关键词:清代京运铜铅打捞与水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沉铜 沉铅 水摸 打捞


【摘要】:清代滇铜、黔铅京运过程中的沉铜、沉铅事件大多发生在四川泸州以东的长江和大运河沿线,特别是在重庆巴县到宜昌府的川江险滩之上。如果发生铜船或铅船沉没铜铅沉失,原则上完全由运员负责打捞和赔补,同时负责的运员和地方官会面临一系列惩罚,在制度层面上是相当严格的。清代专门列出了京铜转运过程中的各滩难险程度,形成滩次,不同的难险程度相应有不同的赔付办法。从各地捞获的数量来看,在大运河、长江中下游的捞获比例较大,而在重庆以东的长江三峡一线捞获的比例最小。从铜铅捞获比例来看,铅的打捞比例相对较高。由于地方官与运员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地方官会尽力为运员沉铜、沉铅事件开脱。清政府为了不影响地方官和运员承运的积极性,在要求运员和地方官严格赔付、缉拿水摸盗铜案件的同时,经常豁免一些沉铜、沉铅赔付。清代水摸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性职业,主要是临时接受运员和地方官的雇用打捞。水摸多数由桡夫水手兼职。在滇铜、黔铅的转运过程中,偷盗沉铜、沉铅相当频繁,社会上对偷捞沉铜、沉铅现象见惯不惊。在清代的技术背景和社会风尚下,这样庞大的转运工程难以完善,地方官员往往力保运员,而朝廷不断豁免沉铜、沉铅来寻求社会运行的平衡,制度设计层面与实际运行层面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清代滇铜、黔铅的京运工程是清代有关国计民生的一项十分重大的国家工程。由于滇铜、黔铅从长江经大运河转运到北京,水路遥远,特别是长江上滩险众多,风大浪急,往往发生运铜铅船沉没的事故,出现大量沉溺铜铅,形成了打捞官铜、官铅的事项,出现了专门为官府打捞沉铜、沉铅的水摸

本文编号:1188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88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