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倚光严入道
本文关键词:但倚光严入道场——明清之际的长干塔与空间书写
【摘要】:南京长干塔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成为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作为一座皇家寺院中的宝塔,关于它的记载不断出现在文人笔下。同时,长干塔作为建筑奇观的声名也在清初广传欧洲,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之一。长干塔在明清两代几经损坏和修复,最终于成丰时期毁于太平天国军之手。长干塔在明清两代获得了文人广泛的关注,在文坛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学意象,反映出晚明清初文士尤其是明遗民的心态变化。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初遗民僧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编号:14BZW069)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一、长干塔的兴废 明代的南京,-直是全国数-数二的富庶之地。舰有忙碌的城镇、拥挤的港口’汇集#知名的文人士绅。在这个繁荣的城市中,佛教得到了大力发展,许多文坛名士都同时拥有良好的儒学和佛学双重的知识背景。因为佛门W影响逐渐扩大,南京城周}0名的寺院不贼举,以至出现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定芳;;清初明遗民的身份认同与意义寻求[J];历史档案;2006年02期
2 李tD;;存道:明遗民群体的价值体认[J];学术研究;2008年05期
3 孔定芳;;明遗民的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聚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金陵生;明遗民多逃于僧[J];文学遗产;1999年05期
5 孔定芳;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J];历史档案;2004年04期
6 孔定芳;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7 孔定芳;明遗民的身份认同及其符号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李tD;;豪杰:明遗民群体的人格理想[J];浙江学刊;2007年05期
9 孔定芳;;论明遗民之出处[J];历史档案;2009年01期
10 段丽惠;;明遗民的身份认同与科第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祖辉;;明遗民东渡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2 任道斌;;浙江明遗民渡日画家活动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筱;匡时今春将推明遗民书画[N];中国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可非;清初东渡明遗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傅阳华;明遗民画家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敏;明遗民生存状况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2 栾志杰;流寓台湾明遗民及其著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补依依;明遗民历史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周伟刚;论清初明遗民反清思想的演变[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王良镭;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毅;明遗民群体的消失—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D];北京大学;2006年
7 陈珊珊;明遗民群体的心态嬗变和启蒙思想的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8 蔡振芳;以“游”为常态[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煜;不“仕”之士:[D];厦门大学;2001年
10 丛扬;明清之际的遗民心态[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90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9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