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古今中西论争: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21 07:34

  本文关键词:古今中西论争: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今中西 文化思潮 新文化运动 读经 抽象继承法


【摘要】:中国近代以来,围绕古今中西文化问题所展开的文化论争持续不断。尤其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今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异常激烈。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读经讨论,到五十年代抽象继承法争论,一次次的文化思潮在急遽变革的时代奔流涌动。这些文化思潮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主张的纷争和博弈,梳理并反思这些文化立场和主张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价值诉求,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文化流动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创新研究》(125C086) 广东省党校系统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深圳实践与表达》(15ZX01)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时代落差、中国自身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及西方国家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的渗透和影响等诸多因素,使得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极具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不断改变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楠森;对冯友兰先生“抽象继承法”的重新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2 汤一介;古今东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J];江淮论坛;1994年06期

3 胡明;《新青年》的创办与陈独秀的早期文章[J];求是学刊;2003年06期

4 杨海文;“抽象继承法”的历史命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7期

5 李方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哲学遗产继承问题的学术批判——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教条化个案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1期

6 张国春,牛京辉;五、六十年代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大讨论[J];炎黄春秋;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眉;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吴晗的道德观初论[J];东岳论丛;2001年04期

2 黄林非;;2002-2003年中国现代文学报刊研究述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淑贞;欧阳询;;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方法刍议——以批判继承法与抽象继承法为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4 张艳国;再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黄见德;论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张化冰;;从《新青年》作者群的分裂看五四时期的思想探索[J];理论视野;2009年05期

7 李贵仓;;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引起争论原因及重新定位[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新国;;论国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及其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李贵仓;;“抽象继承”与“批判继承”的关系——兼论中国文化现代化[J];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杜海燕;张莉;;从文化思潮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历史必然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艳;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2 马光耀;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境界说的改造与提升[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巩万成;冯友兰新理学人生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苏云霞;中越传统文化的不同特点及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成诚;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研究(1949-1966)[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连成;论《新青年》文学色彩之流变[D];湖南大学;2010年

7 程公;蔡元培与《新青年》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周丽琴;《新青年》的新价值观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杜欣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10 于锦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子嵩;一次争鸣的讨论会[J];读书;1994年09期

2 冯友兰;再论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J];哲学研究;1957年05期

3 吴傅US;修正主义比教条主义更危险[J];哲学研究;1957年06期

4 关捯;反对哲学史工作中的修正主义[J];哲学研究;1958年01期

5 櫘友兰;批判我底“抽象~|承法”[J];哲学研究;195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敬;读郑家栋《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我见》有感[J];学术探索;2004年08期

2 陈战国;;冯友兰先生“抽象继承法”的意义[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马振江;;冯友兰“抽象继承法”评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石厉;;“字面意义”挽救不了“抽象继承法”——对冯友兰先生“批判我底‘抽象继承法’”的再批判[J];江汉论坛;1958年08期

5 李贵仓;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及其引起争议原因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高秀昌;;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新论——兼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J];中国哲学史;2007年03期

7 嵇文甫;;真理是具体的[J];理论战线;1959年08期

8 陈卫平;;“抽象继承法”蕴涵的问题:传统哲学何以具有当代价值[J];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张国春,牛京辉;五、六十年代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大讨论[J];炎黄春秋;1996年01期

10 王淑贞;欧阳询;;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方法刍议——以批判继承法与抽象继承法为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高秀昌;回望56年前的一桩学术公案[N];北京日报;2013年

2 ;“守道”:中国学人的文化担当[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著名哲学家 涂又光;教育如何顺应文化建设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范曾;法兰西的光荣[N];光明日报;2014年

5 吴秉杰;精神的突围[N];文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文胜;“抽象继承法”研究批判[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10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10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