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史记》与《汉书》之异同——兼论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浅析《史记》与《汉书》之异同——兼论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学思想
【摘要】:《史记》和《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前两部,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伟巨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既《史记》之后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部典籍在史学价值上可以比肩,但在史家生平,写作背景、编纂体例、取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4.2;K234
【正文快照】: 《史记》《汉书》并为中国正史的源头。唐初史学家撰写的《隋书·经籍志》史部正史类小序,回顾了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东汉史官著《东官汉记》,陈寿著《三国志》等编撰活动后指出:“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又说“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3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林娜娜;;冲破禁欲的樊篱——论“三言”“二拍”的情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白笛;;唐传奇的豪侠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6 杨眉;;浅析《史记》中母亲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吴光坤;试析《史记》中的四类悲剧人物形象[J];安康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8 崔有第;;论《莺莺传》“忍情”议论的批判作用和艺术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杨明贵;;从爱情发生模式看杜丽娘之死的文化意蕴[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潘定武;;略论《汉书》的语言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世敬;先秦典籍与《黄帝内经》“和”范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成林;《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召梅;试比较苏轼与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郐琳琳;论曹丕的文学理论建树及其创作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兰花;清代江西闺秀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金晓琴;张岱散文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林艺敏;转型期的郭沫若自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X;南宋“中兴四大家”词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令敬;周弼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和;论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变与常[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马涛;朱熹的《通鉴纲目》及史学思想的新阐发──读汤勤福新著《朱熹的史学思想》[J];学术月刊;2000年11期
3 吴海兰;《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思想初探[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5期
4 陈深汉;论康雍乾的史学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许忠洪;以古谕今 借史明志——论余靖的史学思想[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徐天祥;戴名世的史学思想[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7 吴怀祺;全球化趋向与史学思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鲍永军;王世贞的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2001年03期
9 李传印;论戴名世的史学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洪认清;李达的历史理论和史学思想[J];船山学刊;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家林;;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2 林甘泉;;从《十批判书》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霍明琨;;金毓黻居蜀期间史学思想拾要——《静晤室日记》之所见[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4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徐心希;;朱熹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与武夷山区域文化[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国林;叩问思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N];光明日报;2003年
2 周少川;元代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薛倩;把史学思想研究推向新阶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杨艳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崔存明;中西史学比较的新思维[N];光明日报;2005年
6 诚逊;宁可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 吴怀祺 本报记者 薛倩 整理;中国梦提振史学精气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刘瑛 罗炳良;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及其相互关系[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云南大学;2002年
4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娜日苏;莫日根葛根《金念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泽昊;胡思敬史学与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连;雷海宗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林燕;胡宏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吾斯曼江·亚库甫;莎依然米的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玉伟;论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实践[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程添毅;克里斯托弗·希尔史学思想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慧莉;王垎史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胡锋;王,
本文编号:1213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