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12:28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
【摘要】:雩祭是古代社会的一种应对旱灾向神灵祈雨的宗教现象,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共有的文化现象。与其他各民族不同的是,中国人将祈雨称之为“雩祭”,并且用一套礼法将其加以规范化,因此雩祭礼制也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类型的一个显著标志。借助对雩祭礼制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和文化考察,深入剖析这种宗教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原理,增强当今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信心,这是本文从事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的学术旨趣。 本文主要以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层的祈雨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相关知识,对古代各个时期的雩祭礼制进行了总体探讨和比较,并与世界其他地区早期的祈雨现象结合起来,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利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对此加以阐释。对此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的雩祭礼同世界其他各民族一样,都是一项古老普遍的应付旱灾的迷信手段。在此部分,通过大量的事例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古代雩祭礼和其他各民族存在着很多的共性,比如早期的国王都是王权和神权的化身,兼任祭司的角色;祈雨时都使用巫术手段等。通过这一节的论述,对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现象进行整体认识,进一步探讨雩祭的来龙去脉及其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雩祭礼制的历史考察。此部分又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雩的来历和含义进行考释。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考释,解决中国古人为什么称“祈雨”为“雩”这一问题。第二,论述中国历代雩祭仪式及特点,这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依据各个时期雩祭礼制特点的不同,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时期进行探讨:一、史前及夏商时期。这是雩祭礼的雏形阶段,这时还没有形成规范的雩祭礼制仪式。二、周代及春秋战国时期。雩祭礼制的形成阶段,雩祭礼的举行有了固定的时间、地点和规范的礼乐制度,统治者还能根据政治统治的需要对雩祭加以控制运用。三、秦汉时期。雩祭礼的恢复和发展阶段,西汉在恢复西周雩祭礼的同时,又根据当时社会流行的阴阳观念为雩祭礼制套上了神秘的面纱。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雩祭礼制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玄学的盛行使这一时期的雩祭礼出现了许多怪诞的事例,带有神话的色彩。五、隋唐五代时期。雩祭礼制回归正统仪式阶段,雩祭礼主要效仿周制但略有不同。五代时雩祭有了新发展,佛教祈雨仪式引入中国。六、宋元明清时期。雩祭礼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雩祭仪式有所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祈雨法,仪式程序也更加完备。第三,考证历代雩坛的形制并论述其演变。通过对历代雩坛的形制进行考察并阐述其发展演变,目的使人们对雩祭礼制有更确切的认识。 第三部分:此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之上,主要对古代雩祭进行了文化学方面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归纳总结出雩祭的一般特征,包括时间、对象和禁忌三个方面。雩祭礼不单单是一种礼制,它的实施中存在大量的禁忌现象,而禁忌又是宗教的伴生物,因此雩祭礼也带有宗教的色彩。二、论述了雩祭礼在古代社会中所起到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神化王权功能、保护生态功能和凝聚民心加强团结的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致元;明代君臣祷雨的宗教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阚绪良;汉代的青蛙求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刘瑞明;古代雩祭的文化内涵是生殖崇拜[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4 李辉;两汉时期抗御自然灾害措施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王艳丽;;古代求雨仪式的女性主义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6 连劭名;商代的舞雩[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04期
7 季羡林;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J];世界历史;1985年10期
8 韩丹;我国古代东北民族的射柳活动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陆忠发,杨云;中国古代焚人求雨祭祀的文字学再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王准;;上博四《柬大王泊旱》中的祈雨巫术及相关问题[J];江汉论坛;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俊杰;;旱灾与雩祭[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本文编号:121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1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