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研究
本文关键词:元代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元朝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简称两浙运司) 两浙地区
【摘要】:两浙地区为元代江南重要的赋税征集区,其中的盐课是重要的来源之一,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简称两浙运司)不仅是盐运的分配与销售机构,而且是承担江浙地区盐课的重要机构。首先,两浙运司的建立是在南宋原有的机构上建立起来的,世祖时期,至元十四年(1277)设立两浙运司,但仍继承南宋设立浙东、浙西盐司。后来,元朝政府借鉴大都运司、河间运司的管理模式对两浙运司进行了一番改革与建置,革除浙东、浙西盐使司。因盐场众多,实行分司管理盐场的办法,同时,对沿袭下来的盐场进行并析。成宗时期,两浙运司系统管理日趋完善。仁宗时期,增置运判一名,并且针对盐弊,进行盐法改革,简而言之,增设盐仓,由盐商就场支盐改为就仓支盐。此时,两浙运司机构愈加系统,其“督盐课,以资国用”的职能愈加完善。顺帝时期,两浙运司针对两浙盐法因盐仓的设立产生种种弊端多次向行省、中书省申告,至正二年(1342)仍依世祖旧制,废除盐仓,由盐商就场支盐。后由于江南乱起,两浙运司终伴随元朝的灭亡而机能衰亡。但元朝的这一建置为明朝所继承,对于明清两浙盐运管理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政府对两浙盐运管理日趋完善。其次,元政府对两浙运司系统的管理,除盐课的征集外,还表现在元朝对两浙运司系统中各级官员的甄选任免与两浙运司的总体运作上。两浙运司官员的甄选,运司官员(指运使与首领官如同知、照磨、运判)和场官(指盐场司令、司丞与管勾)是截然不同的,地方行政官员(管民官等外任官)为正副运使的主要来源,而中央官员任运使多与盐法积弊与政治局势有关。同时因盐运司管理的专业性,多由汉人担任正副运使,北人南任普遍。而首领官多由地方官与高级官府吏员担任。场官多由流官迁转、荫补以及纳粟补官而来。最后,两浙运司在江浙地区社会与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浙运司对下除机构的管理,也包括灶户的管理,发给工本钱,申请免杂役等,保证盐课的完成。对上,一方面努力完成岁额,另一方面针对盐课越来越多,盐价越来越高,两浙运司与行省官员向中书省申告以减少盐场灶户负担。两浙运司的另一重要性则反映在明清时期对两浙盐运管理的承袭与发展,两浙运司管理与监督在元朝的基础上愈加完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士毅;方如金;;南宋两浙社会经济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2 方如金;北宋两浙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陈国灿;略论南宋两浙地区的城市产业形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陈国灿 ,高飞;宋代两浙地区州县官学发展述论[J];台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5 陈国灿;南宋两浙地区城镇居民结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陈国灿,陈剑峰;南宋两浙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董杰;曹金发;;浅谈南宋两浙地区的宴饮礼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蒋兆成;明代两浙商盐的生产与流通[J];盐业史研究;1989年03期
9 姚培锋;南宋两浙地区城镇居民的社会生活——以杭嘉湖地区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李景寿;宋代东南与西北市场差异性析论——以陕西和两浙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思想战线;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明;;明代赋役改革新证——《钦依两浙均平录》解读之一[A];明代国家与社会——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一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冯莎莎;南宋两浙地区酒业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洁;宋代两浙盐业市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娜;南宋前期两浙地区的灾荒与救灾措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自成;元代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3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4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