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质文说”与礼的政治制度化演进
发布时间:2017-12-06 04:07
本文关键词:儒家“质文说”与礼的政治制度化演进
【摘要】:礼的政治制度化过程就是统治者及其学者不断改造礼,使其与政治体制相结合的过程。古代"圣王"将"礼义"赋予"礼仪"中,通过典礼仪式昭显"礼义"的方式,使礼与政体初步结合。而面对"礼崩乐坏",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质文说",以代替具体典礼所显示的"礼义",为礼的政治制度化开辟了新路径。荀子等儒家,对礼进一步进行了阐释,将法律制度也纳入礼制的范畴,使礼成为政治生活的客观准则有了可能。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则将孔子、荀子的"质文说"推之于实践,以礼的新精神来改革"大一统"新体制,使其"附"上了"大一统"体制之"体",并成为其制的一部分。但是,自宋代以后,专制体制逐渐僵化,而礼的精神并没有更新,遂堕落为"吃人"的礼教。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礼能否再次"附体",这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旅游学院;
【分类号】:B222;K892.9
【正文快照】: 古今中外论礼者,可谓多矣!本文所谓的礼,是指制度化的礼。按照杨宽先生的研究,礼,始于“俗”,后来逐渐制度化[1]。礼的制度化大约始于五帝时期,颛顼帝“绝地天通”,开始垄断宗教礼仪活动,礼具有政治制度功能,及至西周,礼与分封制相结合,制度化渐趋完备,但是,春秋中期以后,随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连印;;银色余晖 品味近代银质文房遗珍[J];收藏;2012年09期
2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革命文物[J];文物;1959年07期
3 黄海相;质文谐美 清新朴实——评壮族作家罗伏龙的散文集《山情水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张亚新;论汉魏六朝诗的质文之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蒋济永;静态的文体观和动态的质文观──《文心雕龙》文学发展观新识[J];江海学刊;1998年02期
6 ;卷首语[J];文史知识;2000年05期
7 郭敏厚;一束质文并茂的古体诗作——唐庆华同志《诗伴我行》鉴赏札记[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阎步克;;“质文论”的文明进化观[J];文史知识;2000年05期
9 江新;;《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真伪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靳义增;;跨文明文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道;玉质文房用具渐受宠[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寒星;玉质文房器皿受宠市场[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玄阳;台湾治愈式公路片的质文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57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5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