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谥号的文化解析
发布时间:2017-12-12 13:26
本文关键词:中国谥号的文化解析
【摘要】:谥法是国家的荣典,具有极高的荣誉性与资格限制。所谓谥,是封建时代在人(主要是帝王)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一种特殊称号。由于帝王死后不再称名号,而只称谥号,这等于给他们更改了一个名字,因此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有关给谥的规定,谓之谥法。谥法最初的目的有二:一为避讳。以谥易名,以示敬重;二为表彰。官谥对象的主体是文武百官,其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驾驭臣下,以巩固统治地位。当然某些谥号在客观上也有褒善惩恶的作用。与官谥形成对应,古代还有"私谥",私谥是民意的认可,无须朝廷的审批,所谓"百姓心里有杆秤"。私谥的对象多为德隆望重的社会贤达、隐逸高士,其道德、文章为世人敬重。虽然私谥未经官方认可,正史往往不载,但它却比朝廷那些例行公事的官谥要公正、珍贵得多。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892.98
【正文快照】: 一、谥法是国家的荣典谥法是国家的荣典,具有极高的荣誉性与资格限制。朝廷赐谥(官谥)的对象为已故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与朝廷认为应予特赐之人。赐谥的第一对象为已故帝王。帝王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其谥号用字也应完美突出,无出其右。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定,其谥号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东;;20年来谥法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金龙;《谥法研究》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02期
3 振亚;“谥”、“谥法”探源[J];辞书研究;1998年05期
4 彭裕商;谥法探源[J];中国史研究;1999年01期
5 刘仕平;谥法的起源、种类及研究谥法的意义[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潘洪钢;;论清代谥法[J];文史哲;2007年02期
7 王亦炜;;清代谥法制度的来源与确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朱华;;关于唐代官员谥法运作的若干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9 田冰;;明代谥法中的改谥探析[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10 王绪福;;谥法源于绰号考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树培;年号 谥号 庙号及对古代皇帝的称谓[N];天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2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8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