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徽州府丝绢分担纠纷与地方财政
发布时间:2017-12-16 09:35
本文关键词:明代中后期徽州府丝绢分担纠纷与地方财政
【摘要】:以徽州为中心的徽学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徽州地区的地方财政问题却较少被讨论。程任卿编著的《丝绢全书》在众多徽州史料中是一部较新的史料,《丝绢全书》里有大量的诉讼文书,记录了发生在隆庆四年至万历初年徽州府独特的丝绢税引发的纠纷的全过程,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给与的关注还不够,本文参考地方志及《徽州府赋役全书》等史料来探讨丝绢纠纷与地方财政的方方面面。 一般来说,明代徽州府承纳八千七百七十九疋丝绢应由下属六县共同分担,事实却由歙县一县承担,而歙县也认纳二百年。到了隆庆年间歙县提出异议要求其他五县分纳,遭到五县的拒绝,双方就丝绢税的由来以及六县的财政负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遗憾的是丝绢税的由来在明代就已经史籍莫考,这给纠纷的解决带来极大的麻烦。在此过程中,徽州府知府显得有些无所作为,只是一味地向南京求援,户部尚书歙人殷正茂的介入,并且提出有利于歙县的解决方案,激怒了五县民众引发激变,这又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希望看到的情形,借此打击政敌,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丝绢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以致于持续了近十年。 通过丝绢纠纷案过程中可看出,明代财政管理上的缺陷,对地方财政管理的脱节,这就使得地方官在财政管理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对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对下又无所作为。当然丝绢纠纷最终得到解决,其结果是中央与地方共赢,徽州减轻了二千五百三十两的财政负担,从侧面说明此时国家财政实力雄厚和一条鞭法的成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12.9;K2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曙;略论明清两朝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若干措施[J];财经研究;1987年09期
2 栾成显;;徽州历史文献与中国史研究[J];徽学;2002年00期
3 邓智华;明后期江西地方财政体制的败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吴琦,赵秀丽;明代财政的症结: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执行差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肖立军;明代财政制度中的起运与存留[J];南开学报;1997年02期
6 吴树国;唐宋之际徽州重税考[J];求是学刊;2003年03期
7 吴琦,赵秀丽;明代地方财政结构及其社会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谢国桢;;春明读书记[J];文献;1979年01期
9 陈学文;明清徽州土地契约文书选辑及考释[J];中国农史;2002年03期
10 夫马进;试论明末徽州府的丝绢分担纷争[J];中国史研究;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1295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9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