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考述

发布时间:2017-12-18 23:07

  本文关键词: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考述


  更多相关文章: 苜蓿 张骞 汉代 汉使 西域


【摘要】:汉代输入苜蓿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不是由张骞引入的在认识上还有分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考证归纳方法,从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动机目的,乃至经历与影响,以及张骞带归苜蓿种子形象的产生等方面出发,对张骞与苜蓿引入的关系进行了考释梳理。到目前为止,对张骞引入苜蓿种子的看法主要有4种观点:(1)张骞引入苜蓿种子说;(2)张骞未引苜蓿种子说;(3)张骞传递苜蓿信息说;(4)张骞通西域纪念说。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证明张骞就是取回苜蓿种子的汉使,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苜蓿进入我国与张骞通西域密不可分。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宛国盛产苜蓿的信息,为后来的"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奠定了基础。或许在苜蓿进入我国的过程中,由于张骞带回来的信息,使汉朝知道了大宛国盛产苜蓿,并且是汗血宝马最爱吃的饲草,也正是有了这些信息作支撑,汉使才取回苜蓿种子。因此,不论张骞是否带回苜蓿种子,他在苜蓿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研究所;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5-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5)资助
【分类号】:K234.1;S54-09
【正文快照】: 3.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duced to China,Zhang Qian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on its culture;“It was known that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at alfalfa was planted in Dawan.Alfalfa was important forage for Fe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会宁,郝平;苜蓿产业化前景广阔[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10期

2 刘鑫森,李居才,吴根新;对黑龙江省苜蓿产业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10期

3 毕云霞,毕研广;东营市发展苜蓿产业的前景与对策[J];草业科学;2001年05期

4 何俊彦,赵功强;依靠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开发[J];宁夏科技;2001年01期

5 ;河北省苜蓿产业实现四大突破[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08期

6 ;大力发展中国的苜蓿产业[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年04期

7 洪绂曾;积极稳步发展中国的苜蓿产业[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年04期

8 李守德;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推进苜蓿产业大发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年04期

9 韩雪松,张玉发,吕会刚;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J];河北畜牧兽医;2002年11期

10 潘玉善,潘晓建,李自亮;苜蓿产业前景广阔[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琏海;商鉴猛;;草业协会在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运作模式[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欣石;孟林;;中国苜蓿产业发展20年回顾[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富伟;周鑫宇;黄文明;李胜利;;浅谈我国的苜蓿产业[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建军;赵爱桃;;宁夏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兆海;许庆方;;发展苜蓿产业以促进奶业发展[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义忠;杨发林;张秀红;;宁夏苜蓿产业的发展形势、问题与措施[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薄建民;;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加快苜蓿产业发展步伐[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何俊彦;赵功强;赵萍;王秉龙;禹全喜;;宁夏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志强;阎龙凤;;苜蓿产业化的含义和意义[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薛丰刚;李萌;王春晖;王天义;毕超英;;加快吉林省苜蓿产业化的一点建议[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云霄;国家专家献策我省苜蓿产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张雨 记者 黄春英;我省扶持苜蓿产业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焦宏;苜蓿产业发展“热”中需“静”[N];农民日报;2013年

4 黄春英;黑龙江苜蓿产业方兴未艾[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5 洪绂曾  ;推进苜蓿产业迎接草业“奥运”[N];中国花卉报;2003年

6 首席记者 邱丽娜;我省打造“苜蓿奶”生产基地[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7 赵建民;发展苜蓿产业提高蛋白饲料产量[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8 青风;我国苜蓿产业前景广阔[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9 武盾;关中种植苜蓿成规模[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进雅;苜蓿产业大有可为[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林清;苜蓿种质资源系统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黑龙江垦区苜蓿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洁冰;甘肃省苜蓿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兰州大学;2015年

3 汪茜;施肥对苜蓿低产田增产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4 贾秀敏;内蒙古河套灌区苜蓿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梅丽娜;苜蓿种质材料对重金属镉的耐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牛山;影响苜蓿扦插成活因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侯敏;30个苜蓿材料生长特性与品质的比较及综合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刘丹;8种苜蓿开花习性及苜蓿杂交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温小成;寒牧系列苜蓿新品系在环湖地区生态适应性研究[D];青海大学;2007年

10 徐向南;133份苜蓿幼苗耐旱性评价及生理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5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05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