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汉唐之际的“太白昼见”记录

发布时间:2017-12-29 20:13

  本文关键词:汉唐之际的“太白昼见”记录 出处:《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太白昼见 天象记录 可靠性 视星等 日角距


【摘要】:"太白昼见"在中国古代天文星占中被视为是一种大凶天象。经整理统计,东汉至唐代的正史中有206次的"太白昼见"记录。对这些记录进行整理、校正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记录,当时金星的日角距在30度以上、视星等亮于-3.90,具备在白天可以看到的条件。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太白昼见"应该是实际观测的记录。对"太白昼见"具体情况进行考证,可以校正相关文献。而分析相关占辞和事应,可以揭示古人在占星术中采用的一些"比附"甚至"作伪"的手法。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楚地出土简帛中的天文研究”(项目编号:15CZS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古代短暂星象记录天体物理意义新探索”(项目编号:11373074)
【分类号】:K23;P1-092
【正文快照】: 星占是中国古代天文的重要部分。中国古代星占主要是根据天象预测或解释国家政治事务,有学者称其为“军国占星术”[1]。出于这样的目的,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天象观测,尤其重视对“奇异天象”的观测,留下了大量的记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整理的《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收集历代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励之;周又元;程福臻;褚耀泉;;有射电子源结构类星体的统计分析 Ⅰ.视星等红移关系[J];天文学报;1976年02期

2 曲钦岳;秦志海;韩传寿;周凤安;;强闪烁类星体的视星等-红移关系[J];天文学报;1979年01期

3 艾小白,杨兰田,卞玉林,肖兴华;关于类星体射电谱指数和绝对视星等关系的统计分析[J];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4 张福俊;;有致密射电源的类星体红移-视星等关系的一点讨论意见[J];天文学报;1980年01期

5 邓祖淦,周又元,刘永镇,戴和俊;谱线证认中的选择效应和类星体的演化[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6年10期

6 周又元;程福臻;褚耀泉;方励之;;有射电子源结构类星体的统计分析 Ⅱ.绝对视星等、绝对射电星等和色指数差Q与子源线距的关系以及有关的演化特征[J];天文学报;1977年01期

7 曹盛林,肖兴华,刘永镇,程福臻,杨兰田;类星体红移的统计分析——类星体的哈勃图[J];科学通报;1980年20期

8 樊军辉;BL Lac天体与OVV类星体的关系[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9 晓泓;白小锭;朱庆申;;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J];少年科学;2013年01期

10 苏云宝;郭永国;张雄;;利用IRAF软件进行CCD测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351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51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