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丧祭礼仪的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18-01-02 03:33
本文关键词:儒家丧祭礼仪的伦理意蕴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儒家丧祭礼仪具有感念先祖亲恩之薪火相传的生命永续的意义,对现代其依然具有慎终追远、弘扬孝道、超越生死、道德濡化的价值,透过祭祀仪式的过程,所要激发的是蕴涵在仪典文字外,深蕴的情感思想与伦理意识,以达到生死交会转换成为死而不亡,体认到生命的扩充与和谐,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
[Abstract]:The rites of mourning in Confucianism have the significance of perpetuating the life passed down by the ancestors and kinship, and still have the value of pursuing filial piety, transcending the life and death, and imbibing moralit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acrificial rites in modern times. What we want to inspire is the deep emotional thought and ethical consciousness contained in the classical text so as to realize that life and death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death without death and realize that the expansion and harmony of life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作者单位】: 广东医科大学生命文化研究院;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预立临终医疗指示制度研究》(15YJAZH030) 2016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预立医疗指示制度研究》(GD15CSH04)的共同研究成果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在先秦儒家看来,葬后对于死去亲人的供飨仪式不再以奠称之,而谓之为祭,先人的精神象征从鬼魂转化为祖先。《荀子》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1]祭祀祖先,主要在感怀先人之恩泽,是为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九河;;儒家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J];历史教学;1988年06期
2 葛剑雄;孙永娟;;《孔子学堂》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下)[J];文史知识;2008年12期
3 黄灼耀;关于秦史若干问题的辨析[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张鸿;;儒家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命题及其思维方式——以《五经正义》为典型个案[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吴仕民;;儒法融合的思想文化根基——从先秦时期的文化变迁考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刘绍春;论中国的官文化与科举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赵旭峰;;儒家的民族观及其历史功能[J];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刘厚琴;早期儒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鱼为全;;科学翻译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冲击和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年03期
10 苏蕾;;论中国人的“羽毛”[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汝信;中国古代文明中人的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鹤澜;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儒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7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6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