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
本文关键词: 中国疆域 夷夏观 汉族 边疆民族 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对传统夷夏观在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认为如果从汉族和边疆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的贡献看 ,中国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唐以前是汉族起着主导作用 ,汉、唐的两次大统一都是以汉族为主体实现的 ;唐以后则是边疆民族主导着疆域发展的进程 ,元、清两次大统一都是由边疆民族实现的。传统的夷夏观是导致这种状况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受传统夷夏观的束缚 ,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往往难以突破人为设置的“夷夏”界限 ,对边疆地区采取羁縻统治或“不治” ,因而阻碍了疆域形成的进程 ;而边疆民族所建王朝则没有这些束缚 ,并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夷夏观 ,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就是伴随着这种观念的不断突破而实现的。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Yi Xia" in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errito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erri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contribution of Han nationality and borderland nationality to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erritory. Before Tang Dynasty, Han nationality played a leading role. The two great unification of Han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were realized with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body. After the Tang Dynasty, it was the borderland nationality that dominated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ritory, Yuan Dynasty. The two great unification of Qing Dynasty were realized by the frontier nationalitie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Yi Xia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is situation. It is bound by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Yi Xia. The dynasty established with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body is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the artificial limit of "Yi Xia" and adopt Jimi rule or "no rule" to the frontier area, thus hindering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territory. The dynasty built by the frontier nationalities has no such restraints and is constantly impacting on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Yi Xia. The final formation of China's territory is realized 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this concep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中国疆域史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疆域形成、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和规律。对于中国疆域形成原因的探讨 ,自然是中国疆域史研究者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长期以来 ,学者们对中国疆域形成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众多有关或专门性论著的发表即是明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慧;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淑芸;论明朝对西北边境的经略[D];宁夏大学;2005年
2 王丽英;清前期外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郭菲菲;黑龙江近代边防法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丁立军;清代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江红春;清朝东北副都统衙门建置沿革的初步研究[D];大连大学;2007年
6 康建国;论松筠的治边思想及其功绩[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付新;17世纪中叶西蒙古与西藏的宗教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2 于逢春;;论“雪域牧耕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3 周伟洲;;关于中国古代疆域理论若干问题的再探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计秋枫;“大一统”:概念、范围及其历史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2 边疆中心 李国强;“中国边疆通史”丛书:中国边疆历史研究的拓荒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本文编号:1449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4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