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古代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一般关系——以中国历史为中心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25 14:55

  本文关键词: 国家秩序 社会秩序 公共权力 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家秩序是国体与政体的合一。国体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反映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二者的合一构成了国家秩序的具体形态。社会秩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秩序包括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狭义的社会秩序则是指由血缘、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社会秩序既是国家秩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能构成不依赖于国家行政组织而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一种民间秩序。本文即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并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为线索来简要探讨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Abstract]:The state order is the unity of the state system and the polity. The state system reflects the status of the various social classes in the country; The form of government reflects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state pow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orms constitutes the concrete form of the national order. The social order is divided into a broad sense and a narrow sense, and the broad social order includes all social classes. The organization form of various social groups including stratum; Narrow social order refers to the special social group organization form composed of blood, region, economy, religion, culture and 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order and national order is complex. Social ord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order, but also a kind of folk order independ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s a clue to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国家与社会:一个理论视角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而“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共同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先有社会而后有国家,国家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因此,“国家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君,张小莉;当代中国民主化的理论论争与实践——兼论类型学的民主化思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石经海;论拘留的刑期折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3 赵军;论我国刑法贿赂罪贿赂范围的重新定位——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要求为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6期

4 王占华!802-8577;“吃食堂”的认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5 张清;中等收入阶层视野中的民主与宪政[J];学习与探索;2004年02期

6 周可真;关于全球伦理的哲学审思[J];伦理学研究;2005年02期

7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冯凡英;关于量刑情节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雅贞;章之文;;谈辞典编纂时应剔除文意训诂[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王永平;;略论谢安之“家教”[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刘利平;;明代文官试职制度考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孙中博;韦韬;;行政效率评估的质、量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光;李阳;;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县级公安机关绩效评估体系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建美;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贝叶斯模型的词汇情感消歧[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瑞;;刍议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兰喜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燕;新词及其翻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2 余敏;从理雅各英译《孟子》看散文风格的传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4 张瑾;北宋吕氏官僚家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岳欣云;应然、实然与必然[D];河南大学;2002年

8 孔凡元;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实施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谭志中;物理教学中建构弹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唐胜宏;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毓雄;汤跃跃;;作为中华文明源起的麻文化——基于文化结构的审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2 张自慧;;和谐:礼乐文明的本质特征——对中国古代文明构建路径的理性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殿吉;;试论我国封建法制的礼法融合[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书评人 闫广英;被遮蔽的“游民社会”[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姚尚书;盛世与民生问题的思考[N];淮南日报;2008年

3 袁济喜;从“天人合一”到“道器分离”[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喻中;从“绝地天通”到“天人合一”[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63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63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