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行”到商会——宋以后商人社会管理中的官民互动

发布时间:2018-01-26 21:11

  本文关键词: 行 会馆 商会 官民关系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官方认可并向官方承担义务的"行",因官方需求无限增加,行户纷纷脱离而衰落。商人们建立起以同乡关系为纽带的会馆,以维护自己权益,形成了官牙外的自我管理。官府除了颁布政策规范牙行行为、禁止私牙设立外,逐渐让会馆合法化。会馆也纷纷向政府申请备案,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责任。商会成为商人们的领导机构后,会馆也多演化为商会的团体会员,或转化为同业公会。总体上看,商人的管理经历了官方管理到民间自我管理,再到官方强化对商人的管理的循环上升过程。
[Abstract]:As the official recognition and commitment to the official "line", due to the unlimited increase in official demand, bank households have separated from the decline. Businessmen set up the ties of fraternit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addition to promulgating policies to regulate dental behavior and prohibit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teeth, the government gradually legalized the clubhouse. The Guild also applied to the government for the record one after another. After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became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 of the businessmen, the guild also evolved into a group member of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r into a trade associ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men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official management, folk self-management, and the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me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一、作为官方机构的“行”:官府控制商业活动行首先是政府设置的,纳入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1](P170)“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医克择之差占,则与市肆当行同也。”[2]市肆谓之“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福才,李永乐;论清末商会与行会并存的原因[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绍华;王翔;;“僭礼逾制”:明清江南市民生活的潜流[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的兴起[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3 刘庆;明清时期职业戏班的管理环境和竞争策略[J];戏剧艺术;2005年04期

4 王日根;;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J];文史哲;2006年04期

5 徐辉;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J];人口研究;1998年06期

6 缪坤和;试论宋代信用票据市场的构成[J];思想战线;2002年03期

7 陈忠平;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镇的活动[J];江淮论坛;1985年05期

8 马学强;明清江南手工业品的制作、市场与消费群体——以苏州织造局特供服饰及上海顾绣为例[J];史林;2005年04期

9 陈东;近代福建与江浙钱庄发展比较[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蒲霞;试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思想的形成和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钱杭;;论湘湖恩怨——一个区域社会史的演变轨迹[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钱杭;;论湘湖恩怨——一个区域社会史的演变轨迹[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静;中间团体在现代国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3 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诸英;明清时期皖南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田屹;论第三部门的经济干预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魏静;商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法定特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王永进;变局中的商人抉择[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钰华;产业升级背景下地方商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芸;明清晋商会馆的社会经济功能[D];山西大学;2007年

3 陈颖超;《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生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文烨;清代南京城市发展历程探析(1644-1911)[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颖超;《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生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琰;苏州古运河景观文化探微[D];苏州大学;2007年

7 范招荣;江南丝货的广州外销(1757-1842)[D];暨南大学;2007年

8 田璐;唐宋市场管理政策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金玲;宋代旅馆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志鸿;从传统到现代:长乐梅花岛海洋文明的曲折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敏;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北仁;论我们时代的杂文同鲁迅式杂文的基本区别——兼论准确掌握我们时代的杂文的基调[J];浙江学刊;1984年04期

2 郑海麟;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以社学为中心的抗英斗争[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3 马力;;投诉无门?[J];南风窗;1991年05期

4 于鹏翔;;康熙帝廉洁思想研究[J];历史教学;1991年08期

5 迟汗青;新民本主义论略[J];求是学刊;1997年04期

6 陈四益;谁要谁……鐤鐤鐤[J];语文建设;2002年02期

7 徐亚芳;辛亥革命前后人的现代化[J];探索与争鸣;2002年09期

8 李银涛,柳岳武;论晚清捐纳制度下的官民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伍成泉;札记:道教“师”略释[J];中国道教;2004年05期

10 王日根;从“行”到商会——宋以后商人社会管理中的官民互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兴全;;贯彻“三个代表” 关注农民工阶层[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2 李建军;谭莲秀;;沐氏家族与云南官民关系考[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准(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反腐倡廉的一面镜子[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

2 段余应;人事改革新趋势(专论)[N];人民日报;2002年

3 茅于轼;政府要善待中小企业[N];证券时报;2002年

4 姜明安;关于“政府雇员”制的一点想法[N];法制日报;2003年

5 陈新民;破除“官本位”意识 努力当好人民公仆[N];甘肃日报;2003年

6 生健红;建立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新型关系[N];解放日报;2003年

7 庄亭;谈谈清代官箴[N];北京日报;2004年

8 刘岩 漆思;反思社会转型期农村组织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9 王长发;保护行政相对人诉权应做到“五个强化”[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王培智;浅谈孙中山的民本思想[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利斌;官德建设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正;转型时期权力腐败的成因及防范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虹;中国官德建设研究及当代官德模式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崔长勇;论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思路[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66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66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