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汉》之际史书编撰形式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史书编撰 纪传体 出处:《史学月刊》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史》、《汉》之际史学的发展表现有二:一是思想上正统化观念不断加强,前人已多有论述;二是史学自身的发展更多体现在史家对史书编撰形式的探索上。纪传体体例逐渐"整齐",起居注著录渐成常例,地方史的撰述得到提倡,学术史、人物专史、杂史、制度史等都以专书的形式出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史书编撰出现多途发展趋势。
[Abstract]:There are two manifest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at the time of "Han Dynasty": first, the orthodoxy of thought has been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by predecessors; Seco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itself is more embodied in the historians' exploration of the form of compiling historical books. The style of the chronicles is gradually "nea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iving notes gradually becomes a routine, and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history is advocated, the academic history, the special history of figures, and the miscellaneous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he system appeared in the form of special books.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分类号】:K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天义;;关于《春秋》性质的再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2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陈彦辉;春秋行人辞令简论[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4 李传印,陈得媛;史学与政治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晁天义;“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舒习龙;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杰作——《圣武记》特点与价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李良玉;;略论先秦时期的历史教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黄炎军;;唐传奇文体独立的小说观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乔治忠;论学术史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白云;刘知几与章学诚历史编纂学思想的比较[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天佑;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4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盛莉;《太平广记》仙类小说类目及其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云南大学;2002年
10 左桂秋;明代通鉴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2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3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学;2003年
5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向回;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群;;《史记》与《孙子兵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朱一红;周卫华;;《史记》谳疑三则[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3 王灿;;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4 容苑;;《史记》专诸刺僚前之“母老子弱”辨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仲均;李卫;;石涅如薪[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2 王关成;;先秦两汉妇女婚恋生活状况发覆[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3 孟繁仁;;中华之母——女娲陵[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1997年
4 王锦贵;;中华文献资源采金矿——正史史志系列简论[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章红雨;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再出秦始皇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3 闫德亮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从《史记》看司马迁的“德治”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4 施丁;史家之绝唱——《史记》[N];光明日报;2001年
5 刘保富;司马迁是怎样死的[N];团结报;2002年
6 夏盼;千年女尸身世考与“戏说”之演绎[N];学习时报;2004年
7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施丁;“垓下”应是一个地区名[N];安徽日报;2010年
8 项观奇;“三农”新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二十四史”修订:利用优势 提升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何兹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胥仕元;秦汉之际的礼治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淑燕;梁玉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维一;《史记》《汉书》异文考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鹏;《史记》、《汉书》民族史料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丁致中;《史记》《汉书》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军伟;《汉书》矫改《史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辛士影;论《史记》《汉书》人物籍贯书法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田富强;《史记》农史信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永吉;《史记》纪表校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广福;《史记》采《战国策》考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莉莉;《史记》中的家族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大海;《史记》论赞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27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2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