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看封建赋役的实质

发布时间:2018-02-27 07:09

  本文关键词: 自耕农 土地所有权 赋役剥削 出处:《学术交流》2009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耕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表现为其内部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并且凝结于同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所有权不是分割开的,而是重叠着的。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封建国家不仅在法权观念上将其视为国有土地,在经济关系上也一定程度实现了土地国有——即以赋役形式榨取自耕农的全部剩余劳动。
[Abstract]:The farmer is the main bearer of feudal servitude, and the peasant economy is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feud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 duality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land of the peasant is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both private and national elements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land. And the two kinds of ownership that are condensed on the same piece of land are not separated, but overlapped. The state-owned component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land of the peasa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land of the peasants is incomplete private land, and their land is acquired and inherited. Under the control and control of the state in the aspects of sale and purchase and possession of surplus labor, the heavy exploitation of servitude only partially realized the land ownership of the peasants. The feudal country not only regarded it as the state-owned land in the concept of legal right. In economic relations, the state-owned land-that is, to extract all the surplus labor of the peasants in the form of taxes is also realized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诚擰;;“名田宅”、“专地盗土”与“分田劫假”——战国秦汉三百六十年间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10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学檬;;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UO题的一些m鷫媅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01期

2 李蔚,高士荣;略论北宋自耕农经济的几个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郑向东;申群喜;;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土地所有权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J];党史文苑;2008年22期

4 李朝远;论西周天子土地所有权的实现[J];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5 刘秋根;;永佃权源于何时[J];晋阳学刊;1991年01期

6 喻文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的思考——一种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思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罗家云;;南诏的授田制及其实施范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赵欢乐;余张茜;;浅析土地革命中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识的变化——以《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研究》一书为中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4期

9 陈耀东,张志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法律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希隆;清代前期天山北路的自耕农经济[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松;赖佳琴;;奖励民间自办市地重划政策之检讨与建议[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崔建远;;再论土地上的权利群——以准物权为中心的比较分析[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丁建伟;郭金辉;;浅谈土地登记档案工作中的几点建议[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4 朱亚夫;;关于土地有偿使用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5 李建建;;研究城市绝对地租,完善城市土地市场[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李继刚;;农地流转弱市场化的原因分析[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春山;李华;;我国城市土地价格发展趋势及其原因[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于长英;;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吕婧;;浅谈征地制度与保障农民利益的关系[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10 戴银萍;扈传荣;;大陆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历史与现状[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一娟;土地所有权经营权要明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记者 齐琳;闲置宅基地首次明确归属权[N];北京商报;2008年

3 记者 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竭尽全力为农民写提案[N];大连日报;2010年

4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导 陈永正;新生源于创新[N];成都日报;2009年

5 主讲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保玉;关乎国计民生的土地权属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记者 王莉;青海推进集体土地确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丁国元;这块土地所有权该如何确认?[N];工人日报;2002年

8 谭宁棠;《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当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吴晓燕;投资柬埔寨[N];云南日报;2009年

10 张玉录;村民小组 是否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适格主体[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元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曦;当代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亮;产权抑或其它[D];上海大学;2007年

4 陶云燕;农村土地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王志彬;农民土地权益立法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胡长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白俊超;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建飞;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田峰;我国土地收购储备中的物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汪先平;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越;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程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杨丽;城市房屋征收中建设用地使用权补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白雪;我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林琦;土地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吴,

本文编号:1541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41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