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回顾与展望: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蝗灾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08:49

  本文关键词: 社会史 蝗灾史研究 社会应对 互动关系 治蝗 蝗虫 研究成果 史学研究 灾荒史 灭蝗 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二十多年来,社会史新颖的视角使史学研究趋向丰富和深入,但这并未引起蝗灾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以蝗灾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在梳理蝗灾史研究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目前的研究不足提出几点看法,并就蝗灾史研究中应该引入新的视角和方法、挖掘新的历史资料等方面做出展望。
[Abstract]: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story has enriched and deepened the study of history, but it has not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in the history of locust plague.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t plague and society as a clue.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ust history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makes a prospect 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and the excavation of new historical data in the study of locust disaster histor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宏琴;马维强;;浅析1943-1945年太行根据地剿蝗运动[J];沧桑;2006年01期

2 幺振华;;唐代灭蝗思想与对策[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3 彭展;20世纪唐代蝗灾研究综述[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鲁克亮;刘琼芳;;广西的蝗神庙与蝗灾[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5 胡惠芳;民国时期蝗灾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丁建军;郭志安;;宋代依法治蝗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高冬梅;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9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10 陈永林;蝗虫再猖獗的控制与生态学治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运胜;日军细菌战对常德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柳小妮,蒋文兰;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草业科学;2004年12期

3 柳小妮,蒋文兰,刘晓静;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设计[J];草业学报;2004年06期

4 张明爱,蔡勤禹;民国时期政府救灾制度论析[J];东方论坛;2003年02期

5 彭展;20世纪唐代蝗灾研究综述[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陈明;元代北方饥荒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救荒措施[J];古今农业;2001年04期

7 温艳;;试论抗日战争对西北地区灾荒之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李晓晨;;论民国时期华北农村迷信风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包庆德;内蒙古地区灾荒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4期

10 温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祸因素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琼;;自然灾害与社会流弊——以1935年湖北汉水水灾为例[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倪根金;陈志国;;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救灾制度探析——以西藏地方历史档案资料为中心考察[A];第六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孔海江;陆维松;吕国强;王小丹;;干旱、前期温度偏高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马军;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复旦大学;2004年

5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英;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夏如兵;建国以来中国昆虫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孔海江;环境气象因子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王德庆;契约、规范与乡村秩序[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彩红;康雍乾时期河北地区的农业灾害与农民的经济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余元启;民国时期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野;唐代的自然灾害[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百亮;清代山东地区的灾荒与人口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齐宪磊;东亚飞蝗卵的抗寒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孔明;浅议唐代的自然灾害——读《资治通鉴》札记[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阎守诚,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J];晋阳学刊;2004年01期

3 张超林;自然灾害与唐初东突厥之衰亡[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4 阎守诚;唐代的蝗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王方中;1931年江淮大水灾及其后果[J];近代史研究;1990年01期

6 施和金;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游修龄;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倪根金;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治蝗[J];历史教学;1998年06期

9 李迪;元代防治蝗灾的措施[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8年03期

10 官德祥;两汉时期蝗灾述论[J];中国农史;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英泽;从水井碑刻看近代山西乡村社会[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庆富;“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原始社会吗?——与志纯、学盛同志商榷[J];世界历史;1980年01期

2 ;报R 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0年02期

3 王培英;也谈人类的童年——群[J];世界历史;1980年03期

4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1980年3月——1980年5月)[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5 端木正;法国的史学杂志[J];世界历史;1980年06期

6 ;研究明清秘密社会史人员太少[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7 述闻;;《抖擞》杂志载文评介《漫说红楼》[J];红楼梦学刊;1980年01期

8 Н·И·斯莫林斯基;董进泉;;西德资产阶级史学中的历史概念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2期

9 A·E·库宁娜;董进泉;;萨洛夫著《历史主义和现代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2期

10 刘达成;当代原始民族与原始社会史的研究[J];世界历史;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荣;;山西基督教会社会事业述略[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1997年

2 林麓月;;国子监生与明代两京乡试——“明代监生的上升社会流动”余论[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本刊编辑部;;编后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4 张弓;;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的“亚洲型”特征——重读唐长孺师论著笔记[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宝才;王长坤;;儒法公私观简论[A];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许大龄《明清史论集》出版[A];中国明史学会通讯(第5期)[C];2001年

7 张翔凤;;苏州乡绅与近代宗族保障[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小田;;社群心态的解读——围绕1933年的浙江乡村调查而展开[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中岛乐章;;清代徽州的山林经营、纷争及宗族形成——祁门三四都凌氏文书介绍[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孙江;;星星之火:革命、土匪与地域社会——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心[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虞和平;再谈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N];光明日报;2000年

2 陈启能;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N];光明日报;2000年

3 [美]理查德·梅恩 (作) 常绍民 摘译自《文明史纲》英文版;布罗代尔与历史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丁国成;一部精彩的评传[N];新闻出版报;2000年

5 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1年

6 行龙;也谈社会史的“专史说”与“范式说”[N];光明日报;2001年

7 刘泽华;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整体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8 行龙 李春华;要重视从社会史角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N];光明日报;2001年

9 黄兴涛;近代中国家庭史研究漫谈[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李梦超;呼之欲出话清史[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进国;事生事死:风水与福建社会文化变迁[D];厦门大学;2002年

3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雷兵;“改行的作家”:市长李R既私巧贤睦Ь剑,

本文编号:1541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41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