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古代均平文化论纲

发布时间:2018-03-04 23:05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社会 切入点:均平文化 出处:《学术月刊》200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古代社会,平均观念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思想领域,是各种政治思想、社会思想、伦理思想乃至经济思想的重要文化支点。均平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平均、社会平均、经济平均、均平之德等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均平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思想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均衡。这种文化,还被赋予了天地自然之德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德性的效法,因此有着天经地义的正当性。
[Abstract]:In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the concept of average permeated every ideological fiel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as the important cultural fulcrum of all kinds of political thought, social thought, ethics thought and even economic thought. As a kind of culture, its ideological value lies in the pursuit of social harmony and equilibrium. This kind of culture has been endowed with the natural attributes of the nature of heaven and earth. It is man's imitation of natural virtue, so it has the legitimacy of natural justic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振宏;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2 李振宏;两汉时期的社会公正思想[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3 李振宏;朱熹}\矩思想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李振宏;中国古代“平均赋役”的文化考察[J];学术界;2005年02期

5 李振宏;}\矩:一个已消亡的文化概念[J];史学月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阚红艳;;论新儒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张勇;论《庄子》“环中”的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张立波;;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廖开颜;;庄子的生命悲情及其超越之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车子明;王晨;;浅析孔孟之仁善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科;;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必然性与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曾继耘;;略论两汉经学对古代封建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有f;;葫芦里藏的什么药?——简论葫芦文化与中医学[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5 龚正伟;;中国人光大自己的“快乐体育”如何?[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郑恩兵;;焦虑与荣耀共生的河北当代文学[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陈锐;;关于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冯良方;;汉代经学的政治批判性[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高道才;;建设“创新型山东”需要铲除的传统文化障碍[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6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长庚;儒家鈄矩之道的现代诠释[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贾艳红;《大学》主旨及对后世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吴长庚;试论儒家}\矩之道的理论意义[J];上饶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赣地旅游景观中的道教文化[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2 朱燕;任靖宇;;和谐与超越的仪式展演——固义傩戏的个案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吴蕴慧;;《礼记》的现代意义[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4 曲志榕;张顺怀;;编辑短语[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年07期

5 高航;;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J];语文建设;2011年Z1期

6 李金玉;;古代礼仪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探析[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7 初雨涵;孙旭;;和谐[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1年08期

8 冯溪屏;彭毅力;;《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释惟贤;;佛法是世界之光[J];佛教文化;2010年04期

10 王俊霞;;鱼跃画案万物荣 心底无私天地宽——和谐鱼创画人李禾先生印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世江;;收入分配不公殃及社会(如铸造业)的和谐与发展[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曲培亭;;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在的和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3 杨丽;;辛弃疾农村词中的和谐图景[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滕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6 唐建华;;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讨论[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振军;;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沈建中;;树立新课程理念 有效推进班集体建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张朝华;;构建新课程下的和谐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贾宁;;浅谈城市色彩修辞与人居环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中;和谐——法的基本价值[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袁水林;寻求质量与成本和谐均衡[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陶晓梅;波司登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靳向敏 陈小婵;影响税款均衡入库的几个因素[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油国际(秘鲁)公司塔拉拉作业区;创建优美和谐的员工之家[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李治元;和谐奏鸣“四步曲”[N];市场报;2000年

7 何振一;从“积极”到“均衡”[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龚汝富;浅议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齐小乎;采取更均衡的发展模式[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周思源;真正的幽灵在哪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张明;入世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孙璐;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尹德和;以“和”为核心的企业伦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6 竹俊;论创新与经常项目失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陈云;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志英;商业连锁和谐内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红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现代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松林;论杜亚泉的“调和”思想及其现实启迪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李克军;环境文化与儒道传统[D];湘潭大学;2005年

4 陈占巧;儒家思想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D];天津大学;2007年

5 范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江文沛;胡锦涛的和谐亚太战略探析[D];暨南大学;2009年

7 焦亮;传统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洁;论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符艳红;从人性视角论代际公平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焦健;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7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67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a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