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江河文明的历史演进与民族复兴的“水战略”抉择

发布时间:2018-04-21 21:12

  本文选题:现代性 + 江河文明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古代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视"水"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由江河而兴政权、兴经济、兴城镇、兴精神的现象比比皆是。江河发挥的资源宝库、军事屏障、运输通道等重大作用功能,使江河文明居于十分重要地位。但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江河地域限制难以承接现代全球性资源配置要求,江河速率缓慢也难以适应现代交通信息流的快速流转,江河文明衰弱了。而这种衰弱虽总体上体现文明进步,但却也有诸多负向功能。新时期,随着对资源环境的重新认识,中国应重拾"江河文明"发展战略,将"江河战略"与"海洋战略"一并作为新时期"水战略"的两翼,以"保护—使用—开发"为主线,形成新型的"水利开发战略""产业兴轴战略""旅游文化战略""资源循环战略",全面推进江河文明的转型升级及其伟大复兴,将之作为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担当。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nation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ater" of the nation. In ancient China, political power, economy, towns and spirits abounded from rivers and rivers. River civ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 treasury, military barrier, transportation channel and so on. However, since entering modern society, it is difficult to accept the modern global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irements by the limitation of river regions, and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apid circulation of modern traffic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slow speed of rivers and rivers, resulting in the weakening of river civilization. And although this kind of weakness reflects civilization progress on the whole, but also has many negative functions. In the new era, wit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should resum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iver civilization" and take the "river strategy" and "ocean strategy" as the two wings of the "water strategy" in the new period. Taking "protection, use and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line, forming a new type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ourism culture strategy," "resource circulation strategy,"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iver civilization and its great rejuvenation, Take i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pursue moderniz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永琛;王立业;;论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1984年12期

2 叶南客;论中国人现代化的三重战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夏武;黄毓敏;;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战略管控与整体协同[J];军工文化;2012年12期

4 赵炳章;战略重点西移与陕西经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刘际雄;;“要真正把教育作为战略重点抓”——访常德地委书记陈彰嘉[J];湖南教育;1985年02期

6 靳国卫;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7 本刊编辑部;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把外语教学与科研工作搞上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年06期

8 江绍泉;;对发展西藏教育的管见[J];中国藏学;1993年02期

9 王先俊,,惠中;论孙中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0 马骏;;地理政治逻辑的复归:读《霸权的逻辑:地理政治与战后美国大战略》[J];国际展望;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祥荣;;“十五”规划期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重点与对策[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2 ;中国“十一五”规划及战略重点[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烨;李传昭;周立新;;全球竞争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初探[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南利;;天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陈玉芹;;论企业产品质量战略模式〈Ⅰ〉——论产品质量战略模式中的功能战略、性能战略和使用寿命战略[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王怀佐;;与时俱进的战略选择——论基层文化建设的两大战略重点[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7 黄启学;;实施“工业兴边” 促进“工业兴桂”——广西“工业兴边”战略的选择及对策研究[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8 兰胜德;陆景林;;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胡晓青;;从小城镇战略的提出看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思路[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10 田锦尘;;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及政策取向[A];依靠科学管理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长庚;多一点战略意识[N];战士报;2008年

2 记者 苏黎原;围绕五大战略重点加快发展 在全市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N];运城日报;2013年

3 记者 苏雪燕;渣打看好中国,支持中小企成战略重点[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记者 王莹 王东 栾易鑫;着力抓好战略重点 切实担负历史使命[N];秦皇岛日报;2013年

5 李昊;科技创新锁定四大战略重点[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6 驻甘肃记者 张陇堂;把旅游业作为甘肃实施经济转型 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来抓[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中国人民大学 李悦;确保未来15年战略重点产业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明确战略重点推动企业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 欧亚科学院院士 吴建民;如何看美国的战略重点东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10 同煤集团永定庄煤业公司 刘森林;落实“两新”战略 关键是增强干部的执行力[N];山西党校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志民;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涛;中国公司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及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周密;高等学校战略发展中面向对象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李光耀;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星;战略管理视角下传统数码卖场转型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张X蹴

本文编号:178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8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