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统治时期八旗作战指挥研究
本文选题:八旗 + 作战指挥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基本制度。它诞生于明朝与后金政权的战争中,上承金元军制的余绪,中采女真射猎习俗之精髓,下启有清一代军制之先河,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八旗作战指挥同样在继承女真射猎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了冷兵器向火器过渡的时代特点,集中地反映出我国古代作战指挥的发展历程。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探讨皇太极时期八旗作战指挥的发展历程。第一部分从八旗军制入手,探讨这一时期八旗作战指挥形成的渊源及背景,以期为下文的论述提供适当的史实基础。第二部分从皇太极统治时期的若干战例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详细分析八旗军在军事斗争实践中的作战指挥活动,梳理其作战指挥体系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作战指挥经验。这一部分集中对八旗军的作战指挥方式、作战指挥机构设置及发展、火器部队的作战指挥实践、各部队间指挥层级及其指挥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多角度地审视皇太极统治时期八旗作战指挥的发展。第三部分立足史实,分析讨论这一时期八旗作战指挥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Abstract]: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was the basic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born in the war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later Jin Dynasty. It wa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ancient military history of our country to adopt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Nuzhen shooting and hunting custom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ilitary system of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o begin with the military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of Nuzhen shooting and hunting,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of the eight banners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cold weapon to firearm,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ancient combat command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ight banners in Huangtai period from three angle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of the eight banners in this perio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appropriate histor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The second part starts with several cases during the reign of Huangtai Chi, analyzes in detail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activities of the eight Banner Army in the practice of military struggle, comb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its operational command system, and sums up its operational command experience by using various means. This par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mode of the eight Flag Army,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organization,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practice of the firearm forces, the command levels and their command relations among the various units.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of the eight banners during the reign of Huangtai Chi. The third par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fun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ight banners in this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卓爱平;;抗战初期朱德作战指挥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论思考[J];军事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京;王子明;李冬;;指挥主体作战指挥行为建模研究概述[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健;李登峰;;基于信息熵的作战指挥效能评价方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3 张国宁;沈寿林;朱江;;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复杂网络方法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粟戎生;;学习父亲的作战指挥艺术 增强打赢一切敌人的信心[A];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6年
5 徐宝勇;;提高作战指挥中心职能作用的思考[A];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丁然;;工程兵旅(团)作战指挥机构效能评估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志虎;钱卫香;郭峰;付明;史珩;;某型地空导弹作战指挥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侯丹林;王开群;;坦克、机械化分队作战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设计[A];'9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王小非;陈云秋;刘玉亮;;基于Agent与数据仓库的作战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刘鑫昌;幕晓冬;朱丽洁;;作战指挥战术互联网重组方法[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志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应牢握“三个结合”[N];战士报;2007年
2 记者 任君;武警鄂尔多斯市支队作战指挥中心落成[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3 孙儒凌;以一事权:作战指挥的铁则[N];学习时报;2012年
4 冯剑 张进;关注体系作战指挥活动新变化[N];中国国防报;2013年
5 黄建明 宋广收;作战指挥:分布更需集中[N];中国国防报;2013年
6 史伟光;作战指挥体制改革规律谈[N];解放军报;2014年
7 傅占河 景元清;作战指挥的新变化[N];中国国防报;2004年
8 姚春青;信息技术让作战指挥蜕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9 谢志高;作战指挥应把握“三个结合”[N];解放军报;2007年
10 刘强 李隆军 特约记者 谢四平;三湘劲旅再展雄风[N];人民武警;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丛蓉;作战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目标融合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补天;皇太极统治时期八旗作战指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吴晓昌;海防部队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左凡;西北地区城市反恐作战指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侯新飞;汉译《作战指挥研究》的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2年
5 宋海峰;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作战指挥中的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6 王学芹;基于GIS_GPS的武警作战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玲娟;GPS/GPRS技术在武警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9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7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