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郑庄公形象的嬗变
本文选题:史记 + 太史公 ; 参考:《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摘要】:《史记》《左传》对郑庄公记载各异,二者除史料记载有差,郑庄公形象也有本质不同。通过《史记》《左传》对比,太史公不仅在记叙手段和描写方法上对郑庄公有所偏爱,得出全新"礼孝兼备"的郑庄公形象,在"礼"的内涵层面,也对郑庄公用"礼"为进行了新的审读。分析"礼之损益"与太史公式"审美情感",能够站在古今变化的高度重新审读郑庄公,来探微太史公眼中"礼"的内涵。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 Li " and the " gift " of the traditional formula , which can be used to re - examine the meaning of the " Li "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 by analyzing the " profit and loss " of the ceremony and the " aesthetic feeling " of the traditional formula .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0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纪然;孙树勇;;《史记》的礼治思想探析[J];学术交流;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iij”[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周颖;;漫说三国人物之“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秀英;;西方汉学家对华兹生英译《史记》的批评视角[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勇;;天时、地利、人和——试析赵氏立国智氏败亡的经验教训[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5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韩凤冉;;《水经注校证》淮水篇纠误[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姚曼波;;孔子《春秋》及其“《春秋》大义”辩正——兼谈儒学的正本清源[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招祥麒;;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10 罗小松;中国传统儒学的普及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苗;;对“ 礼”的不同实践者——郑庄公与楚灵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黄朴民;;郑庄公的政治智慧[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05期
3 赵明剑;;对郑庄公评价的新思考[J];长城;2009年04期
4 何新文,袁洪流;一个“量力而行、相时而动”的图霸之君——郑庄公新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邓璞;邰丽;;郑庄公性格另说[J];云南电大学报;2006年02期
6 吴风池;;论郑庄公时期郑国的外交政策[J];电影文学;2007年06期
7 李青苗;;对“礼”的不同实践者—郑庄公与楚灵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杨桂芳;;试论郑庄公的家庭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曹丙燕;;阴险狠毒还是雄才大略——关于郑庄公的两种评价[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4期
10 李瑞;;谋略家还是阴谋家——试析郑庄公人物性格[J];职大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彦;大江;法舜;;中州古都和文化略论——兼述郑庄公小霸[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周秉高;;郑庄公的叙写与《左传》文学价值[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夏继先;;从“郑伯克段于鄢”看郑庄公形象[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黄朴民;郑庄公的政治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2 欣然;郑庄公“有理、有利、有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曹洁;人责钓者 我却责鱼[N];期货日报;2009年
4 凌鼎年;铁笔银钩写庄公[N];中国邮政报;2005年
,本文编号:1879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7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