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续文献通考》编纂始末与学术价值
本文选题:刘锦藻 + 《清朝续文献通考》 ; 参考:《兰州学刊》2009年01期
【摘要】:清光绪中,吴兴刘锦藻以其丰富的藏书、雄厚的财力、过人的毅力,私人撰成《皇朝续文献通考》一书,上续清续修"三通"、"清三通",加之《通志》《通典》《文献通考》,将上古至清末的各种典章制度基本上包罗在内,被学林合称为"十通"。《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编纂过程以及其自身包含的多方面史料,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Qing Dynasty , Mr . Wu Xing - hui , with its rich collection , abundant financial resources , people ' s fortitude and private writing , wrote a book of " Three - way " , " Three - way " , " Three - way " , " Three - way " and " Ten - way "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李传印,陈得媛;史学与政治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任同芹;论晚清新军的优抚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建军;;王通《春秋》学考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牛汝辰,林宗坚;明末清初我国测绘科技的人文社会背景分析——传教士与中国测绘科技的发展[J];测绘科学;2001年01期
8 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9 王洪涛;清末宪政改革的现代化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1期
10 晁天义;“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6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9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2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3 马维斌;《册府元龟》的撰修以及其中唐代部分的史料来源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7 周艳梅;《旧唐书》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陶道强;清代前期广东海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红;清末师范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于志勇;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与荒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82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8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