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评汉学主义

发布时间:2018-05-19 22:36

  本文选题:汉学主义 + 东方主义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后殖民主义没有涉及到中国,汉学主义试图弥补这一空白。汉学主义对后殖民主义进了修正和补充,它不是简单地将汉学主义处理为一种殖民侵略以至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深入到了文化无意识的层面,并且认为中国人自身参与了汉学主义的建构过程。就此而言,汉学主义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不过,问题也不少。如在汉学主义构建中,中国人只是以自我殖民化的方式参与其中,却没有涉及中国人挪用西方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情形。这就是说,汉学主义看起来批判了萨义德,但事实上复制了萨义德,而对于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有关被殖民者发声及东西方主体间性关系的探讨完全没有注意。
[Abstract]:After colonialism did not involve China, Sinology tried to fill this gap. Sinology has amended and supplemented post-colonialism. It does not simply treat Sinology as a colonial aggression or political ideology, but goes deep into the level of cultural unconsciousness. And think that the Chinese themselve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inology. In this regard, Sinology is very meaningful to put forwar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inology, the Chinese on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self-colonization, but it does not involve the Chinese misappropriating Western discourse and making their own voices. That is to say Sinology seems to criticize said but in fact replicates said without paying attention to Spywalk HomiBaba and other discussions about the voice of the colonized and the sex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宁;汉学或“汉学主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为例[J];东南学术;2011年05期

2 崔玉军;;80年代以来大陆的国外中国学研究:历史与展望[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管勇;;萨义德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安蕴贞;;西方庄学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5 张西平;;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1年02期

6 顾明栋;;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万雪梅;;试论汉学翻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曹顺庆;黄文虎;;中西比较中的求同趋势与汉学主义之根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9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三组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西平;;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汉学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龚正华;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管勇;再现的权力—萨义德文化政治批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康太一;从英译《论语》到汉译《圣经》[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宁;停滞/进步:西方的形象与中国的现实[J];书屋;2001年10期

2 周宁;东方主义:理论与论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松建;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J];浙江学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兼论中国文化的“非殖民化”[J];文艺研究;1997年03期

2 席伟健;;解魅现代中国学研究中的“东方主义”魔咒[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3 张松建;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J];浙江学刊;2002年04期

4 孙立春;;“中国情趣”、中国旅行与东方主义——《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述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裔昭印;石建国;;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超越“东方主义”——从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谈起[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6 池桢;;幻象与真实:重写先秦人性论前的理论思考[J];史学月刊;2010年09期

7 顾明栋;;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顾明栋;钱春霞;;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周宁;汉学或“汉学主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顾卉;;汉学主义的“超越”与“内在超越”——余英时和列文森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比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祝勇;“另外”一个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主任 顾彬;德国汉学家比美国汉学家更有发言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高山杉;“特别西人”蒲乐道[N];东方早报;2010年

4 张西平;《从汉学到中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助理、编审 府建明;尘封的与遮蔽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张海源(书评人);从了解历史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张仲民;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筱霞;“西方福建形象”研究:以克洛代尔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何塞(José Miguel Vidal Kunstmann);报道中国:汉学东方主义,殖民话语以及1850-1864的《北华捷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一琳;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12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12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e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