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与神鬼人关系的变迁
本文选题:傩戏 + 傩仪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4期
【摘要】:傩仪向傩戏的变迁过程是人、鬼、神关系变迁的具体体现。巫风在官方的消失与傩仪在官方的制度化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傩仪演变为傩戏则与傩仪普泛化为鬼祀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神的力量弱化了,而鬼的力量则相对增强,人们对鬼的态度也由威吓、驱逐变成了礼让与请求,鬼被神化,人则被鬼化。傩仪中神鬼人力量的消长,实际上正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与权力关系。
[Abstract]:The change process of Nuo instrument to Nuo opera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chang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ghosts and god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witchcraft and the exorcise instrument in the official institutionalization have internal and essential connections, while the Nuo opera has evolved into the Nuo opera and the exorcise is generalized to the ghost ritual. In this process, the power of God is weakened, and the power of the ghost is relatively enhanced, and the power of the ghost is relatively enhanced. The attitude of the ghosts is also intimidated, the expulsion becomes the courtesy and the request, the ghost is deified, the man is demoed. The strength of the ghosts in the Nuo instrument is in fact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rank orde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owe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K203;B9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马丹丹;;匪患冲击下的民间宗教重建——十一联保的启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杨文安;祭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6 王岁孝;中国婚姻史上的杂婚和血婚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徐仕敏;从文献生产看文化现代化[J];图书与情报;2003年02期
8 傅贤国;;农村纠纷解决——对一起水库案的实证考察[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郭娟娟;;“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蔡定益;;论景德镇瓷业与关帝信仰[J];沧桑;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彭红艳;刘伦文;;国家与乡村关系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张中复;;都市回族问题研究定位的再思考——从“社区”与“现代化”的互动观点谈起[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7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蓝达居;;闽南文化的人类学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宇春;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D];江苏大学;2010年
6 龙蓉;宋代女性继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春雷;民国山东丧葬习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婷;山国的批判与想象[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晓鸿;建国以来彝族民间信仰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剑;傩戏傩仪:古人驱赶飞碟的仪式——兼释千古之谜沧源崖画[J];四川戏剧;2000年01期
2 王欣;应佳;;中国“傩文化”论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3期
3 麻国钧;明傩与明剧[J];戏剧;1994年02期
4 李怀荪;从傩仪“掳瘟”到傩戏《划干龙船》[J];民族艺术;1997年01期
5 柯琳;傩文化探讨[J];音乐研究;1994年01期
6 曲六乙;《古郡傩风》序[J];四川戏剧;2000年02期
7 刘宗迪;《尚书·尧典》:一篇古老的傩戏“剧本”[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8 杨启刚;中国傩戏中仅存的阳戏[J];文史天地;2003年09期
9 彭亚;;云南当代傩戏与中原古代宫廷傩仪[J];文艺争鸣;2007年09期
10 黎蔷;西域敦煌傩戏考[J];敦煌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天芬;;傩仪舞蹈与傩戏舞蹈的特色及区别[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覃敬念;;浅议傩戏原始宗教基因的流布与革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任光伟;;黔东北傩仪傩戏探微——从德江仪式傩戏《钟馗斩鬼》谈起[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庹修明;;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暨云南澄江县建馆的建议[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尹建德;;巫具的传说与作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曹琳;杨洁;;猪之祭[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庹修明;;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的保护、创新与传承[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中国傩俗礼仪文化丛书编辑缘起[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汪泉恩;;贵州道真傩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林修平;;青海土族“纳顿”傩戏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云江、杨启刚;贵州傩戏阳戏传承六百余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成灼之;抢救傩戏开始行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李辉荣;中村傩戏古朴神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单长华 汪伟勇;婺源傩戏申报“世遗”[N];上饶日报;2009年
5 特约撰稿人 周根红;千年傩戏 人神共舞[N];陕西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潘峰;池州傩戏 风悠悠绽芳华[N];安徽日报;2010年
7 庹修明;贵州傩戏类型暨生态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杨世英;侗族傩戏现状令人忧[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袁仕礼;神奇的傩戏绝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珍;面具为媒—— 贵州傩戏走进韩国安东国际假面舞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义彬;池州傩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佩;固义傩戏与赛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毛珏s,
本文编号:1912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1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