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儒家经典的启蒙教育
本文选题:唐五代 + 童蒙教育 ; 参考:《学术月刊》2016年09期
【摘要】:唐五代儒家经典启蒙教育以《孝经》《论语》为核心,兼及"五经",后期逐渐重文。其因有二:一是,《孝经》《论语》"五经"是古代帝王、官僚、士大夫治国处事理论大典和行为准则,借以培养文官的必备素养;二是,这些经典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最主要内容,故唐前期童蒙教育尤其重视上述经典的教育;武则天以后,科举考试逐渐崇文,儒家经典启蒙教育的传统逐渐改变,诗赋教育的比重增加。经典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不外乎背诵、抄写、教授等,以及惩戒、因势利导等方式,这些童蒙经典教育的导向都是为参加考试服务。
[Abstract]: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was centered o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five Classics.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firs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five Classics", are the great theoretical ceremony and code of conduct of the ancient emperors, bureaucrats, and officials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necessary qualities of civil servants; and, second, these classic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refore,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children's education especi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After Wu Zetia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gradually worshipped the text, the tradi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al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gradually chang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etry and Fu education increased. The main methods of classical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re recitation, copying, teach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G529;K242;K2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文凡;iJ妹美;;唐五代佛寺的发展及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兼评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J];中国俗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2 盛会莲;唐五代百姓房舍的分配及相关问题之试析[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3 宫云维;有关宋人笔记中唐五代科举史料的几个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4 鲁茜;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两性情爱关系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5 王剑;《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2期
6 冻国栋;;唐五代“练塘”资料中所见的“强家”与“百姓”——隋唐五代江南地方社会个案研究之一[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6年00期
7 冯汉镛;;唐五代来巴蜀的外国人[J];文史杂志;2006年02期
8 赵贞;;唐五代官方星占中的星官占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洪英;;试论唐五代士商关系的变化[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范崇高;李明龙;;《全唐五代小说》校勘商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栩生;;唐五代时人论李白述评[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2 刘尊明;;论唐五代词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3 彭国忠;;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何念龙;;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张剑光;;六朝唐五代江南城市市场的形制与变化[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金滢坤;唐五代的童子科[N];光明日报;2001年
2 张晓芙;《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3 董乃斌;理尽一言 语无重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虎;唐五代小说语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罗宁;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宫洪涛;论唐五代北宋的“诗人之词”[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容;唐五代敦煌婚丧礼俗概论[D];兰州大学;2015年
2 郑晓蕾;唐五代僧诗文学批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茜;唐五代税草问题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牟海霞;唐五代敦煌药材资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拓天梅;唐五代养子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诗瑶;唐五代小说中的“江湖”观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娟娟;汉至唐五代买地券复音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璐;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佳宁;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亓艳敏;唐五代改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7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2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