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民俗文化与秘密社会

发布时间:2018-06-27 08:59

  本文选题:民俗文化 + 民间教门 ; 参考:《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03期


【摘要】:作为非常态社会组织,中国秘密社会往往以反主流的面目出现,但其思想意识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最稳固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入手,具体考察了中国秘密社会与传统社会组织民俗、多神信仰民俗、巫术与方术民俗、尚武民俗、语言民俗等之关系。文章认为,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事象,两者在向深厚的中国民俗文化摄取养料的过程中,都遵循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在民俗学视野之下,中国秘密社会既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物,同时又丰富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
[Abstract]:As an abnormal social organization, China's secret society often appears in the face of anti-mainstream, but its ideology has internal relation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with the folk culture, which is the most stable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k customs of Chinese secret society and the tradi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folk customs of polytheistic belief, the folk customs of witchcraft and Fang Shu, the folk customs of martial arts, and the folklore of language, and so on.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re are abundant folklore cultural phenomena in both the folk religion and the secret society, and both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agmatism in the process of ingesting nourishment from the deep Chinese folk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Chinese secret society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Chinese folklore culture, but also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Chinese folklore culture.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郝春文;;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结社[J];历史研究;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吴之惃;“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6 周建超;;新四军争取帮会抗日的方针与实践[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7 史五一;;明清会社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8 刘平;唐雁超;;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9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乃川;;同一版式的两张美国洪门致公总堂票布[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5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邵雍;;杨文道与上海抗日救亡运动[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答小群;;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金花信仰的文化人类学考察[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8 陈晨;;对汉民族传统民间信仰若干特征的考察——以黄大仙信仰为个案[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9 何孝荣;;论明世宗禁佛[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10 邵雍;;兴中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宁可 ,郝春文;北朝至隋唐五代间的女人结社[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唐耕耦;;房山石经题记中的唐代社邑[J];文献;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恩良;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权力系统之比较[J];文史哲;2005年02期

2 江帆;论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贬值与增值[J];民俗研究;1997年01期

3 于凤静;;广告行为叙事的民俗文化阐释[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亚芳;;略论民俗文化的课程开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高蕾;;白鹿原民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8年03期

6 钟金贵;;论民俗文化与旅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旭;;中美纪念馆设计中表现的民俗文化比较——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美国亚利桑那纪念馆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5期

8 刘红梅;陈潇;;浅谈汉语方言词汇与汉民俗文化[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年11期

10 杜妍;王家民;;西安民俗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8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9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3 记者 先朝阳 谢志娟;第五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N];甘肃日报;2006年

4 吴锋 杨鲜明;第二届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N];陇东报;2006年

5 韩仕超邋王春娜;一位民俗文化使者的追求[N];团结报;2007年

6 邹领根;南丰“民俗文化”成冬季旅游热点[N];抚州日报;2008年

7 徐仲英;甘南特色民俗文化游开门迎客[N];甘肃日报;2008年

8 邓洪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N];广西政协报;2008年

9 杨文婷;西峰至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公交旅游专线正式通车[N];陇东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玉红;佐拉·尼尔·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6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7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尚水英;民俗文化视野中的通俗小说文本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3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73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