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金代《通鉴》学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18-09-09 16:42
【摘要】:自金灭北宋,《资治通鉴》传入金朝,出现了一些专治《通鉴》的学者,也产生了金代的《通鉴》学。金代《通鉴》学虽成果不丰,但也有其特点。从金代《通鉴》学发展的大致脉络看,它所体现的是对历史上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政策的积极认同。汉人、女真人都有研习《通鉴》者,《通鉴》在金朝也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更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从学术发展角度看,金代《通鉴》学不尚虚谈,较为务实,更易于《通鉴》的普及。
[Abstract]:Since the Jin Dynasty extinguishe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Zi Zhi Tong Jia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Jin Dynasty, and there appeared some scholars specialized in "Tongjian", and also produced the "Tongjian" learning in the Jin Dynasty. Although the achievements of learning in the Jin Dynasty are not enough, 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Jian" in Jin Dynasty, it reflects the positive recognition of the advanced cultural achievements and cultural policies in history. Han people, women and real people all have to study "Tong Jian", "Tongjian" also got the attention of the supreme ruler in the Jin Dynasty, and became the common cultural wealth of more and more nationalit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Tongjian" in Jin Dynasty is practical and easy to popularize.
【作者单位】
【基金】:廊坊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LSSB200603)
【分类号】:K20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崇武;金代理学发展初探[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光辉;;中国古代建制城市研究[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孙泓;;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草原商路——以5—14世纪为中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马洪;金代风筝镜(博物一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本报记者 封铭;慎启学术大工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苏双碧;历史如药,善读可医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齐治平;谏的故事[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曲阜师范大学 李建;中国古代的谏诤传统[N];光明日报;2010年

6 将芜;读史何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方文国;《文史哲》刊文挑战冯其庸“项羽不死于乌江”有新说[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任国征;是“观世音”还是“观音”?[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孙继民 张春兰;10—13世纪中国历史的全景式展现[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勇;司马光与《资治通鉴》[D];山东大学;2008年

2 周方高;论《资治通鉴》史论中司马光的治国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3 贾一平;《通鉴》胡注军事史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2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32982.html

上一篇:对知音故事的文化再阐释  
下一篇:《文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